-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抗震規范第12章對隔震結構的設計提出了較為詳細的要求,包括隔震結構設計的相關規定及隔震設計要點。規范對建筑結構采用隔震設計應該符合的相關規定提出了要求,同時對隔震裝置、隔震層的布置、隔震層橡膠隔震支座、隔震層與上部結構的連接、隔震層以下地面以上結構罕遇地震作用下層間彈塑性位移角限值等隔震設計要點均做出了規定??挂帉Ω粽鸾Y構的設計要求采用“水平向減震系數法”,按分步式設計,分為隔震層上部結構設計、隔震層設計、隔震層下部結構設計及地基基礎設計四個部分。

圖2 現行抗規的分步設計法流程
抗規規范中對隔震結構的抗震性能要求也有所提高。采用隔震或消能減震設計的建筑,當遭遇到本地區多遇地震影響、設防地震影響和罕遇地震影響時,可按高于抗震規范第1. 0.1 條(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基本設防目標進行設計。

圖3 抗規1.0.1基本的抗震設防目標
按照抗規的分步設計法設計的關鍵是通過時程分析確定減震系數,抗震規范分步設計法在實際設計中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點:
(1)隔震層、上下部結構與基礎要分別建模計算及設計、驗算;
(2)要多次建模,比較繁瑣;
(3)減震系數的確定對地震波的選取依賴性較大;
(4)上部結構地震作用與隔震結構的實際響應存在差異。

圖4 水平向減震系數與隔震后結構水平地震作用對應烈度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