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是什么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采暖設計熱負荷概算指標中常見的有體積熱負荷指標、面積熱負荷指標。它們的相同點:都是熱指標。不同點:體積熱指標指的是單位供暖體積的指標;面積熱指標是指單位面積的指標。我覺得體積熱指標更合適些,因為和房間的高度有關,也就是和圍護結構的面積關系更密切。

在采暖室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間內需由鍋爐房韓國電熱膜供暖或其他供熱設施供給的熱量,單位:W/`M^2`。

編輯本段計算方法

在采暖室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為保持室內計算溫度,單位建筑面積在單位時間內需由鍋爐房或其他供熱設施供給的熱量

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q計算公式如下:

q=Q/Ao (1)

式中Q,Ao分別為冬季采暖通風系統的熱負荷(W)和建筑面積(m2),且Q值應根據建筑物下列散失的獲得的熱量確定:

1) 圍護結構的耗熱量,包括基本耗熱量和附加耗熱量,且基本耗熱量計算公式為

Q1=Afk(tn-twn)(2)

式中Q1、F、K、a、tn、twn分別表示圍護結構的基本耗熱量(W)、面積(m2)、傳熱系數[W/(m2?

K)]、溫差修正系數及冬季室內計算溫度(℃)、采暖室外(℃)。圍護結構附加耗熱量,包括朝向附加、風力附加、外門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項附加應按其占基本耗熱量的百分比確定。

2) 加熱由門窗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耗熱量 舊設計規范中的計算公式為:

Q2=acpρwnLlm(tn-twn)(3)

式中Q2表示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耗熱量(W)、a表示單位換算系數、cp表示空氣的定壓比熱容[kJ/(kg/K)]、L表示在基準高度(10m)風壓的單獨作用一,通過每米門縫進入室內的空氣量[m3/(m?h)]、l表示門窗縫隙的計算長度(m)、tn和twn與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計算溫度下的空氣溫度(kg/m3)、m表示綜合修正系數。

新設計規范中的計算公式為:

Q2=0.28cpρwnL(tn-twn)(4)

式中tn和twn、ρwn與上同,L表示滲透空氣量(m3/h)、其計算公式如下:

L=L0lmb(5)

式中L0表示在基準高度(10m)風壓的單獨作用下,通過每米門縫進入室內的空氣量[m3/(m/h)] 、表示門窗縫隙的計算長度(m)、m表示冷風滲透壓差綜合修正系數,b表示門窗縫滲風指數,b=0.56~0.78。

由式(4)和式(5)可知,新設計規范對公式的形式及有關參數的確定上都進行了較大的修訂,加熱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耗熱量的計算將更加合理和精確。

3)加熱由門、孔沿及相鄰房間浸入的冷空氣的耗熱量;

4)建筑內部設備得熱;

5)通過其他途徑散失或獲得的熱量。

設計規范與節能標準差異比較分析

概念差異

1)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和建筑物耗熱量指標是不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前者是在設計室內外條件下能耗量,其值是按設計規范計算得到的為確定最不利工況時達到室內溫度所必須設計的采暖設備的依據,北京地區其值不宜超過52.0 W/ m2;后者是在全采暖期間內的耗熱量的平均值,其值是按節能標準計算得到的,可用以計算全年采暖能耗量,北京地區其值不應超過20.6 W/ m2;

2)在計算圍護結構傳熱和冷風滲透耗熱量時,設計規范中都用到了最大溫差(tn-twn),而節能標準中都用到了平均溫差(ti-te),二者的差異是很大的。以北京地區為例,前者一般為27℃(廚房為24℃,衛生間為34℃),后者統一為17.6℃,前者為后者的1.534倍;

3)設計規范是從純滲透的角度出發(衛生間除外)確定滲透耗熱量,而節能標準是從換氣的角度出發確定滲透耗熱量。

方法差異

1)設計規范是按各房間分別計算,然后匯總得到整棟建筑的供熱負荷;而節能標準是按滲透耗熱、圍護結構耗熱和建筑內部得熱三部分分別計算,然后匯總得到整棟建筑的供熱負荷。

2)設計規范與節能標準中圍護結構耗熱量的計算公式是類似的,但修正系數的選取方法不同;由于計算分類不同,面積的選取也不同,但從整體上講,計算所用的面積基本一致。

3)在計算圍護結構傳熱耗熱量時,節能標準中對外圍護結構各部分的傳熱系數都有上限值要求。以北京地區為例,節能標準一設計規范中各圍護的傳熱系數列入表1中。從表1可以看出,按設計規范計算時選用的傳熱系數一般都比按節能標準計算時選用的傳熱系數要大一些。

4)設計設計規范與節能標準中滲透耗熱量的計算公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原因在于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計算方法不同。

5)建筑內部得熱的計算差異。設計規范中雖然指明在計算冬季采暖通風系統的熱負荷要考慮建筑內部得熱,但并沒有給出相應的量化公式,因此,在具體的計算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建筑內部得熱:而節能標準中明確地對其進行了量化規定。

比較結論

1)設計規范中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和節能標準中建筑耗熱量指標是有本質判別的兩個概念,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且節能標準對各項指標的要求更為嚴格一些;

2)設計規范與節能標準在計算圍護結構傳熱耗熱量時溫差和傳熱系數的差異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修正系數、計算公式等的不同引起的差異則是相對次要的原因;

3)按設計規范與節能標準的分別計算的滲透總耗熱量和圍護結構總耗熱量的百分比差別不大,與一般情況下,滲透耗熱量占30%的比例基本上是一致的。

4)新設計規范中將"加熱由門窗縫隙滲入室內的冷空氣的耗熱量"的計算方法作為修訂的重點,是非常有意義的。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