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傳統建筑中采用的抗震結構是借助結構以及構件將地震帶來的能量消耗掉,施工設計時應該把地震產生的作用力看成一種額外的附加荷載,但是必須把它和結構上的其它荷載組合在一起進行設計和驗算看能否達到施工規范要求的標準。
而新型隔震建筑則多設置了變形以及耗能裝置,比如采用的橡膠隔震支座不僅能夠像建筑物提供豎向承載力和彈性得位能力,還具有極佳的變形能力;另外一種鉛芯橡膠制成的隔震支座還可以將地震產生的能耗降低。
在高層建筑物中采用基層隔震技術可以把上部結構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減小到3到6倍左右,發生地震時高層建筑上部結構通常第一振型多一些。像干剛體平動大體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反應,而隔震層發生的較大位移會把上部結構所承受地震荷載降低。
根據施工規范要求采取一定的基礎隔震措施以后,地震上部結構受到地震的影響就比較小,且構件自身以及內部的設備也都不會被破壞或者失去正常使用功能,此外不會對室內外生活以及工作人員帶來危害,更不會讓他們收到強烈搖晃的影響。即便發生了強震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得到了有利的保障,不僅省去了疏散人員的麻煩,也剩下了房屋修理的費用,從整體上保證了整個建筑物的安全。
在將基礎隔震施工技術應用到高層建筑物中時,需注意以下三點:
1.有效地延長建筑物的隔震效果在對高層建筑工采用了基礎隔震施工措施以后,建筑物的隔震效果便會延長,也就是說建筑物的基本振動周期會增加。通常高層建筑物的基本振動周期在3秒以上,如果采取了必要的隔震措施以后就會把建筑物的基本振動周期延長至5秒或者更多。
2.傾覆作用會促使隔震組件受到拉力的影響施工人員在對隔震組件進行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拉力的作用,所以在完善建筑工程防震施工規范時一定要事先對拉力進行試驗。
3.小地震以及風力產生的影響在對隔震層進行設計時施工人員一定要充分考慮地震力的作用,這是因為一些小地震或者風力也會影響到隔震組件功能的發揮。
總而言之,從我國當前有關超高層隔震房屋建筑的施工和設計方面的案例來看,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這就需要相關人員不斷地加強隔震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工作,進而提高房屋建筑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