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鋼結構建筑對鋼材性能要求相當嚴格,從而有效保證了使用者、居住者的的人身安全。今天就由小編為您具體說明鋼結構建筑的抗震設計技術要求,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鋼結構的鋼材應符合下列規定:
1、抗側力結構的鋼材宜采用兩種:B級Q235碳素結構鋼和Q345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其質量應符合國標《碳素結構鋼》和《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規定。當有特殊要求時,也可采用其它滿足技術要求的鋼材。
2、采用焊接方式連接的節點,當板厚大于等于40mm,且沿板厚方向承受拉力作用時,該處鋼材應滿足沿厚度方向受拉試件破壞后的斷面收縮率的附加要求,不得小于國標《厚度方向性能鋼板》(GB/T5313)的規定。
3、丙類以上抗震設計類別的抗側力體系鋼結構中,所有坡口全熔透焊縫的填充金屬應滿足規范要求和低溫抗沖擊要求。
另外鋼結構建筑在抗震結構布置方面要求也相當嚴格:
1、平立面布置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不規則的設計方案。即建筑的平面、立面布置和結構體系選擇,應做到形體簡單、規則、均勻、對稱,建筑的總體剛度中心與建筑的質量中心相重合或相接近,建筑的剛度和質量沿豎向均勻連續、無突變。
2、避免采用不規則的結構方案,不設防震縫。如果建筑必須采用比較復雜的平面形狀時,則宜用防震縫將建筑劃分為幾個平面規則的獨立單元,為了避免地震時各單元之間相互碰撞,防震縫的寬度應不小于相應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1.5倍。
當然鋼結構建筑的結構設計還要遵循以下幾點:
1、結構體系選擇。應根據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抗震設防烈度、建筑高度、場地條件、地基、結構材料和施工等因素,從技術、經濟和使用條件綜合考慮確定。
2、結構體系應有明確的計算簡圖和合理的地震作用傳遞途徑,多道抗震防線。宜使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相近,并使其基本自振周期遠不同于場地的特征周期,以防止共振,減小地震作用。
3、遵循“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點弱構件”的原則,應避免因局部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抗震能力或對重力荷載的承載能力。
4、結構應具有足夠的抗震承載能力、變形能力和消能減震的能力。例如,為避免梁柱剛性節點發生脆性破壞,可采用在節點附近削弱梁翼緣截面,或在節點處設置加強梁段的辦法,充分發揮塑性轉動能力和耗量的能力。
5、對薄弱部位,預先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6、以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為抗震目標,多遇地震按彈性設計、罕遇地震按彈塑性進行變形驗算的兩階段設計方法進行抗震設計。
7、選擇有利的場地和地基,場地影響鋼結構的地震反應,鋼結構的地震反應決定震害大小。因此應選擇堅硬、均勻的場地,當無法避開不利的場地時,必須采取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