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體樁施工質量控制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摘 要】“載體樁”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樁,它是由上部樁身和下部“載體”兩部分組成。樁身一般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或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載體”是位于樁端底部、經深層填料夯實的載體,它是該種樁型的技術核心,本文就載體樁的施工質量控制做了較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載體樁;質量控制;貫入度
  1 載體樁簡介?
  “載體樁”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樁,它是由上部樁身和下部“載體”兩部分組成。它是以樁端土層為研究對象,利用重錘的自由落體運動對樁端深層土體進行反復地填料夯實擠密操作,使樁端以下一定范圍內的土體得到最為有效地加固擠密,形成“載體”。它是一個呈層狀分布、由不同材料組成的載體,這樣改變了傳統的樁端與地基土體之間的作用關系,充分地調動了樁端地基土體的承載力,從而使樁的承載能力大大提高。
  2 工程項目概況?
  本項目位于南通市港閘區幸福豎河西側,為9棟11-18層的小高層組成的安置房項目,建筑面積10.3萬平方米,樁基礎設計采用夯擴載體樁。該項目所在位置地質良好,第4、5、6-1層為粉砂夾粉土作為樁基持力層。樁徑Φ400mm,樁身砼等級為C30,樁長2.5米-7.2米,樁身鋼筋保護層為50mm,樁間距1700-2670mm,累計樁數2334根。場地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地下水主要為潛水,對混凝土無腐蝕性。由南通精誠建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擔任監理任務。
  3 載體樁施工工藝流程及質量控制要點
  3.1 載體樁施工工藝流程:測量放線―移樁機就位―安放護筒―放置重錘―提起重錘、填料、沉護筒到設計標高處―進行填料夯擊―實測貫入度(合格)―提錘、安放鋼筋籠―灌注混凝凝土―提出護筒、振搗砼―結束、移至下一樁位。
  3.2 復測樁位線
  樁位測放:看似簡單,卻經常出現問題,樁位出現偏差后一般采取補樁或加大承臺梁措施,其費用往往由施工單位承擔。應采取測量復核、白灰點定位、挖定位樁孔等措施。工程項目部放線人員依據規劃定點將樁位放線完畢,結合補勘資料確定樁長,經監理驗線合格后,在施工前,各施工組技術員對所要打的樁位、樁長再進行一遍復測,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施工。
  3.3 移動樁機就位
  檢查樁機設備工作是否正常,移動樁機就位,準確設置錘出護筒的標記,并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校核標記。咩票優惠電影票www.miepiao.com共丟廢品回收網www.gongdiu.com設計軟件自學網www.3c1x.com
  3.4 錘擊成孔
  在確定所要打的樁位上,使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位對齊。先用細張錘低落距夯擊地面,在地面土體中形成一個淺孔,用反壓系統將護筒沉至孔底,用吊重球的方法(兩個垂直方向)測量護筒垂直度,并通過樁機支腿調整護筒垂直。
  3.5 沉護筒至設計標高
  提高細長錘夯擊成孔,將護筒沉至孔底,經反復操作后,將護筒沉至設計標高處。當接近樁底標高時,控制重錘落距,使用水準儀確定位,將護筒沉至設計標高。
  3.6 填料夯擊
  護筒沉至設計標高后,提升重錘高出填料口進行填料,錘做自由落體運動,夯擊填充料(填料量以錘底出護筒底40~60cm為依據)。填料大致分三個階段;填料下降、持平、上升;相應填料量也分多、中、少,夯擊過程中要密切注意場地的平整度,若遇地面隆起應立即停止夯擊,待查明原因后再繼續施工。
  3.7 實測三擊貫入度
  承載體形成密實狀態后(樁錘出現明顯的回彈),應控制錘出護筒10~15cm,在不填料的情況下,載體樁三擊貫入度以3.5t重錘和6.0m落距為基準,錘徑355mm,令重錘做自由落體運動。實測三擊貫入度,每擊貫入度應比前擊小或相等,避免出現假三擊。且三擊貫入度的累計值滿足設計要求20cm,如不滿足設計要求,則應繼續填料夯擊至滿足三擊貫入度要求。
  3.8 夯填干硬性混凝土
  三擊貫入度滿足設計要求后,控制錘出護筒20~25cm,分次夯填0.2m3的干硬性砼,繼續夯擊至錘底出護筒1cm~3cm,夯填干硬性混凝土后立即灌注少量混凝土,要求混凝土的和易性要好,主要是為了縮短護筒底端暴露的時間和保證結合部位的混凝土質量。
  3.9 放鋼筋籠至標高
  在護筒內放入預制鋼筋籠,用水準儀測量其標高,確定好長度的鋼筋籠放入即可,一般不用鋼絲繩吊起控制鋼筋籠,確保鋼筋籠頂標高在允許誤差范圍內。
  3.10 澆注砼
  灌注砼時,砼應一次灌注完畢,并進行超灌50cm~80cm,以保證樁頂砼的質量。
  3.11 拔護筒
  砼澆注完畢后,開動振動器將護筒拔出,拔護筒時速度要慢不大于2m/分鐘,同時注意觀察鋼筋是否有位移,并保證樁頭部位的砼密實。
  ?4 載體樁質量通病防治?
  5 總結?
  本工程載體樁經小應變及靜載試驗全部合格。載體樁是近幾年來新興的一種地基處理技術,廣泛引用于多層及高層住宅等。它有如下優點:第一,力改傳統的地基處理觀念,避軟就硬,因地制宜,充分地將建筑物的結構形式與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地基處理獲得最優的效果;第二,將地基處理與基礎施工合二為一,即降低地基處理費用,又節約基礎投資,使得施工方有利可得,與此同時又可使得建設方最大限度地節約資金可謂一箭雙雕。第三,極大地改善了樁的承載性狀,使得單樁承載力出乎尋常的高,一般是普通樁的3~8倍;第四,可以通過調整“載體樁”的施工控制參數,任意改變其單樁豎向承載力極限特征值,使之最優化地滿足工程之需要;第五,施工中能就地取材,充分地利用固體廢棄物或廉價的建筑材料作為填充料,變廢為寶,利國利民,保護環境,降低了樁基礎工業的成本。
  參考文獻:?
  [1]《載體樁設計規程》JGJ135-2007
  [2]《載體樁的施工》 戚銀生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