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世界上建筑類型的種類有很多種,騎樓式建筑是比較具有特色的一類建筑。那么騎樓式建筑有哪些特點呢?
1、騎樓是城鎮沿街建筑,上樓下廊。騎樓下廊,即人行道,叫“五骹基”。這個名稱與東南亞(印尼等地)的叫法有淵源關系。騎樓下的廊,遮陽又防雨,既是居室(或店面)的外廊,又是室內外的過渡空間 。南洋風騎樓街區的肌理主要由臨街商住兩用的排屋構成,前店后屋,前街后弄。店前街寬8—12m,屋后弄寬僅2—3m。店屋面闊多在3m左右,寬的可達5—6m,進深大多縱貫整個地塊,華南的閩、粵方言區稱之為“毛竹筒”或“竹筒屋”,其間有多進的天井或廊院,實衍生自閩系、瓊北民居的多進宅院。
2、騎樓樓體以2—3層為主,為適應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的環境氣候條件,遮避烈日風雨,在建筑首層置貫通的人行道——“騎廊”,相當于歐洲的“拱廊”,可全天候穿行其間。在閩語方言圈中,東南亞華僑稱之為“五腳基”臺灣稱之為“亭仔腳”,寬度多在1.8—2.5m左右。
3、騎樓的結構形式有磚混、磚木、局部桁架等多種。承重墻多為大尺寸厚磚墻,墻基為石砌,內隔墻為較薄的磚墻或板墻;地面多為水泥面層,間有地磚或木地板;屋頂采用傳統瓦坡頂與近代平頂組合的方式。
4、騎樓的造型一般不用正宗的歐洲柱式建筑或拱廊,而是青睞南洋風的鄉土化變體,從整體到細部,基本沒有什么西式的正宗“章法”可依循。立面二層及以上多以連續券裝飾窗戶、凹陽臺,亦可見少量的凸陽臺。窗楣券型有三角、半圓、四心圓,也有歐洲和伊斯蘭的雙心圓尖券。墻面磚雕和歷次灰塑裝飾中,多見中西混合的卷草、文錦、回形、如意等紋樣及其幾何化圖案,有些還帶有20世紀20—30年代西方盛行的裝飾藝術風格的影響。
5、騎樓頂的女兒墻是南洋風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為水平護攔,臨街一面常做出掛綠釉的寶瓶欄桿;另一為變形的巴洛克式山墻,造型極豐富,一樓一模樣,墻面上部開有圓形、長圓形等形狀的風洞,在海口夏季風速最大可達40 m/s以上的氣候條件下,可大大降低風壓對巴洛克山墻造成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