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甘肅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區,是我國地震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甘肅減隔震支座廠家有哪些?云南國為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建筑減隔震技術咨詢,減隔震結構分析設計,減隔震產品研發、生產、檢測、安裝指導及更換,減隔震建筑監測,售后維護等成套技術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
隨著減、隔震技術在全國范圍的大力推廣,擁有十幾年橡膠制品研發和生產經驗的云南國為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開始進軍減、隔震行業,經過多年的研發努力,已成功研發出性能可靠、質量上乘的隔震支座,并一次性通過武漢華中科技大學檢測實驗室橡膠隔震支座檢測認證,受到廣大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且我公司橡膠支座產品已于2018年5月8日在云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官方網站進行了公示(第三批)。
甘肅省內有天水地震帶、民勤地震帶、河西走廊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等地震帶。其中天水地震帶,包括臨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自1990年之前的約100年間,共記錄到破壞性地震30余次,最大震級為7.5級;民勤地震帶,東側為賀蘭山,西北側為巴音烏拉山與雅布賴山,南側為天景山等,本帶強震活動自1952年起才有記載,截止到1990年,共記錄到5級以上地震13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就是震驚世界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級為8.5級;河西走廊地震帶,祁連山地區活動性最強的一條地震帶,包括整個河西走廊與祁連山北麓,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1927年古浪8級大地震、1932年昌馬7.6級大地震和1954年山丹7.25級大地震都屬于這一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包括祁連山山脈主體部分,1900年到1990年,共記錄到5級以上地震25次,最大震級6.5級。
極強破壞性地震
1、 1920年12月16日20時06分,在甘肅海原 (北緯36.5°東經105.3°)發生了震驚世界的8.5級大地震,震中位于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的干鹽池附近,破壞最嚴重地區烈度達12度。此次地震波及13個省區,面積達170萬平方公里,甘肅58縣都有強烈震動。據檔案《甘肅靜寧縣大地震紀略》:“一九二0年冬十二月十六日,靜寧縣大地震二十分鐘而止,又震動三十一次,山崩川裂,城垣盡圯,城開廬舍,傾塌殆盡”。這次地震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據當時《陜甘地震記略》報道:“大震后災區人民無衣、無食、無住。流離慘狀,目不忍睹,耳不忍聞。苦人多依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日失所,復值嚴寒大風,忍凍忍饑,瑟瑟露宿,匍匐扶傷,哭聲遍野,不待餓殍,亦將僵斃。牲畜死亡散失,狼狗亦群出吃人……”。加之,當時政府沒有及時采取有力救災措施,致使災情進一步加重。根據當時各縣統計,在這次地震中共死亡23萬余人。
2、1927年5月23日6時32分,在古浪(北緯37.6°,東經102.8°)發生8級大地震,估計烈度可達十一度。古浪縣城城垣房屋,絕大部分已經倒塌,平地裂為深溝,出現一長近60里,深2丈,寬2丈的灰巖裂縫,縣城周圍50里內變為廢墟,群眾傷亡3800余人,壓死牲畜2.856萬頭;武威死亡3.54萬余人,傷4.3萬余人,壓死牲畜22萬多頭,倒塌房屋40萬余間,名勝古跡多為毀壞;永昌、山丹、鎮番(今民勤)、平番(今永登)、高臺、酒泉、金塔、敦煌、蘭州、臨夏等地均有程度不同的生命財產損失,河西30余萬災民,無衣無食、流離失所。
3、1932年12月25日10時04分,昌馬(北緯39.7°,東經97.0°)發生7.6級地震。遭受此次地震災害的有玉門、金塔、酒泉、鼎新、臨澤、高臺、張掖、敦煌、安西9縣及嘉峪關、肅南地區,各縣均有房屋倒塌,人畜傷亡,并波及青海、新疆、內蒙古等省、區。據1933年5月30日《大公報》載隴西地震視查報告稱:“隴西各縣,年來屢次發生地震,受害甚巨……安西除震塌已經不勘之舊房數十間,死牲口約數十外,人民無傷亡。玉門昌馬區房屋完全被震倒,人民死四百余名,牲口約在五百以上,其余各縣損失甚大……”
4、 1936年2月7日至8月1日,蘭州、臨洮、臨夏、夏河、天水、和政、靜寧、定西、平涼、西寧、康樂、禮縣、成縣等三、四十縣連續發生地震,“輕者物搖人驚,民心恐惶,重者城壕、房屋、墻壁等多所倒塌,間有死傷。” 各縣縣城及鄉村房屋多有倒塌,傷亡人畜,受災嚴重。據相關各縣縣志記載:蘭州(2月7日)下午3時30分突發生大地震,歷時1分多鐘,破舊房屋多有倒坍者;康樂地震山崖崩裂,倒瓦、土、草房共1135間,土窯14座,受災371戶,死男女11人,傷35人,牲畜死亡不計其數;和政2月7日地震,全境多數墻倒屋塌,壓死人民甚眾。僅南鄉一小區,殆30人(一說死13人);臨洮四鄉死人亦多;天水于8月1日下午一時半發生地震,據各區先后將損失情形造冊呈報前來,計城鄉壓斃男女115人,受傷者31人,倒塌房屋4459間,壓斃牲畜600有余……
5、1954年2月11日0時30分,在山丹縣(北緯38°51′,東經101°22′)發生7.25級地震,震中烈度十度。此次地震倒塌房屋3804間,窯59孔,損壞房屋3473間,壓死47人,傷332人,受災約1500多戶。
6、1990年lO月20日16時07分在天祝、景泰、古浪交界地區(北緯37°07′,東經103°37·5′)發生了一次6.2級地震。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是天祝縣松山鄉、古浪縣新堡鄉和景泰縣寺灘鄉。破壞區域面積為814平方公里,包括景泰、天祝、古浪、永登4個縣的7個鄉41個村。受災戶數6205戶,人口30609人;死亡2人,傷27人;經濟損失為10503.3萬元。
7、 2003年10月25日20時41分,在民樂、山丹間(北緯38.4°,東經101.2°) 發生6.1級地震。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肅南縣部分民宅和畜禽圈棚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據初步統計(截止至此年11月3日),地震共造成10人死亡,43人受傷;受災村175個;受災戶46491戶;倒塌房屋78700間;受損房屋45950間,還有34幢樓房不同程度受損;倒塌畜棚13289間;損壞橋梁47座;死傷牧畜63400頭(只),直接經濟損失達到7.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