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抗震能力 防范災害風險——2005年巴基斯坦7.8級地震啟示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新聞

1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5年10月8日11時50分(當地時間10月8日上午8時50分),巴基斯坦北部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震中位于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震動波及整個南亞次大陸,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有明顯震感。地震造成約7.3萬人遇難,近7萬人重傷,300多萬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巨大。

此次地震是近100年來該地區遭受破壞性最大的地震。地震在巴基斯坦造成60多萬間民宅倒塌,約6500所學校和800多所醫院被破壞,6000公里道路損毀。克什米爾地區房屋大多由磚塊砌成,在強烈地震中瞬間夷為廢墟。

提高抗震能力 防范災害風險——2005年巴基斯坦7.8級地震啟示

地震災民及現場破壞情況

_地震發生后,我國立即派出中國國際救援隊實施緊急地震救援工作。由90名救援人員組成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分兩批抵達地震重災區巴拉考特實施救援。由于公路被毀、天降暴雨,救援工作一度嚴重受阻。這次救援行動至當年11月17日結束。中國國際救援隊的出色工作不僅得到巴方各界的高度評價,也得到國際同行們的認可。

中國國際救援隊還首次擔任了國際救災行動的協調員,為在巴拉考特地區成功開展國際救援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震構造背景及地震傷亡原因

地震發生在印度板塊的西北角,位于印度板塊和歐亞大陸作用的“結點”地區之一,即帕米爾地區。這一地區處在喜馬拉雅地震帶上,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7級以上地震。該次地震恰好發生在喜瑪拉雅地震帶的空段上。

提高抗震能力 防范災害風險——2005年巴基斯坦7.8級地震啟示

★本次7.8級地震,○歷史上7級以上地震

帕米爾地區1800年以來7級以上地震分布圖(圖片來源:鐘美嬌等,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7.8級地震熱紅外異常,2007年)

  本次地震為何造成如此巨大的傷亡?

總結一下主要有幾點:

(1)震級大、震源淺。此次巴基斯坦地震震級達7.8級,震源深度只有約10公里。震級大、震源深度淺,都是造成嚴重破壞的重要原因。

(2)地震在睡夢中來襲。10月8日是伊斯蘭堡齋月的第二天,按照穆斯林的習俗,他們是凌晨4點吃飯,然后繼續休息,加上8日是周末,所以當地大多數居民在睡夢中被壓埋于廢墟里,根本沒有逃生的機會。

(3)居民缺乏防震意識。當地民眾危機防范意識不強,缺乏防震知識,而且從未舉行過防震演習,大多數居民缺乏應對經驗。

(4)建筑缺乏抗震標準。由于缺乏防震意識,災區的大多數建筑在建造時根本就沒有考慮抗震因素,從設計、選材到施工都存在眾多隱患。

慘痛的教訓及地震啟示

相較于其它自然災害,人類對地震的了解相對而言比較欠缺,需要在一次一次的地震災害中汲取教訓、學習經驗。地震之后從科學的角度去探討震害的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其目的最重要的還是要從中汲取經驗,從科學與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等層面,整理分析可能的致災原因與防范之道,在源頭上防患于未然,做好面對下一個大地震的準備。

從全球的重大地震災害調查中可以發現,95%以上的人員傷亡都是因為建筑物受損或倒塌所致。一些國際上造成重大傷亡的地震災害都呈現出類似的現象。除了地震規模(震級)大以外,主要還是因為大量房屋沒有經過良好抗震工程設計與施工而在地震中倒塌。除這次巴基斯坦地震外,這樣的場景在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的伊茲米特7.4級地震、2001年1月26日印度的古吉拉特邦7.9級地震以及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等死亡人數超過2萬人的災害地震中都極為類似。

因此,研究建筑物在地震中受損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從工程上建造經得起強震的抗震建筑是減少地震災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這要求我們要對大城市和城市群、生命線工程、重要基礎設施等進行災害風險、危險排查、掌握風險隱患底數,對新建工程和既有房屋設施的潛在風險進行治理,大力推廣減隔震新技術新材料應用,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

同時,如何提升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也是值得我們下功夫去做的一件事。經常性的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普及教育,加強地震災害風險防范能力提升,時刻準備應對災害,也是社會各界都可以開始做起的一門功課。

防范地震災害風險,需要社會公眾共同努力。讓我們牢記歷史災難,汲取經驗教訓,努力提升防震減災意識,共同提升抵御地震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山東省地震局宣教中心宋金龍等供稿)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