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讀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新聞

為有效落實建設工程參建各方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省住建廳聯合省發改委、自然資源廳、工信廳、人社廳、市場監管局、科技廳和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等8部門共同制定印發《福建省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現對《措施》出臺背景和主要內容進行解讀。

一、出臺背景

建筑工程質量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市未來和傳承,事關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2019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的指導意見》(國辦函〔2019〕92號),明確了進一步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2020年9月,住建部印發《關于落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的通知》(建質規〔2020〕9號),要求全面加強對建設單位的監督管理,壓實建設單位工程質量首要責任。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有關工作要求,根據國辦函〔2019〕92號文和建質規〔2020〕9號文,結合我省實際,省住建廳牽頭研究起草了《措施》,經多方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聯合省發改委、自然資源廳、工信廳、人社廳、市場監管局、科技廳和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等8部門發文。

二、《措施》主要內容

《措施》內容共包含十條,從4個方面明確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的主要舉措。

一是強化各方責任。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首先要明確工程建設各方主體應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健全權責一致、科學合理的質量責任體系。建設單位作為工程項目的投資者、決策者和組織者,其行為對工程品質具有決定性影響?!洞胧吩诮ㄙ|規〔2020〕9號文的基礎上,強調了突出建設單位首要責任,要堅持進度服從質量安全,嚴禁盲目趕工期、搶進度,保證合理工期和造價,按時支付工程款,通過合同約束等手段督促參建各方認真履職,及時消除質量安全隱患。推動建立住宅工程質量信息公示制度,要求建設單位主動公開工程竣工驗收等關鍵質量信息,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落實施工單位主體責任,建立質量責任標識制度,推行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制度,實施《建設工程施工現場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應用標準》。

二是完善管理體制。改革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推行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鼓勵政府投資項目采取“全過程工程咨詢+工程總承包”管理服務方式。完善招標投標制度,實施招投標網上運行公開,推行電子招標投標和異地遠程評標,擴大信用信息的規范應用,加快完善“守信激勵、失信懲戒”市場競爭機制。加強工程設計建造管理,積極引進院士、設計大師等領軍人才領銜大型公共建筑設計,完善勘察設計質量管控體系,推進施工圖審查制度改革,嚴格控制超高層建筑建設,強化超限高層建筑抗震專項審查,推廣應用減震隔震技術。推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綠色建筑地方立法,完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和綠色建材產品應用標準,推行綠色建材產品認證標識制度。

三是健全支撐體系。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構建地方、團體、企業三個層級工程建設地方標準體系。加強建材質量管理,建立健全缺陷建材產品響應處理、信息共享和部門協同處理機制,強化預拌混凝土、機制砂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打擊檢測弄虛作假行為,建立從生產到使用全過程的建材質量追溯機制。加大建筑業技術創新及研發投入,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深度集成應用。強化從業人員管理,加強從業人員職業教育,推進企業建立職業培訓實訓基地,鼓勵支持具備條件建筑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與建筑業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參保繳費方式,推進建筑施工單位主動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

四是加強監督管理。健全建設領域誠信體系,將企業履行質量安全管理職責情況作為信用評價的主要內容。完善福建省建設行業信息公開平臺,加強信息歸集,實現不同平臺間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換。嚴格實施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推動實行多部門聯合懲戒。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完善日常檢查和抽查抽測相結合的工程質量安全動態監管機制,應用“互聯網+”技術,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方式,重點加強對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等部位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