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結構設計各階段任務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隨著《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于2021年9月1日正式執行,很多項目需要做隔震設計。那么隔震設計各階段有哪些主要任務呢?下面就針對方案階段、初設階段、施工圖階段、施工階段、后期服務階段分別簡要說明。

1、方案階段: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如乙類及以上建筑、受地鐵振動影響的TOD建筑、高烈度區或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建筑等),向業主或總包方推薦采用隔震結構。目前推薦的主要依據就是《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該條例第十六條基本思想是:對于高烈度區或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內不小于重點設防類的建筑,要“保證發生本地區設防地震時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即要求采用中震設計以滿足“中震不壞”,而不是傳統的采用小震設計以滿足“小震不壞”。目前一般情況下,隔震技術是實現“中震不壞”的最有效途徑。

2、初設階段:首先進行隔震設計專項分析,其具體成果主要是隔震分析報告、隔震支座布置圖、隔震節點初步大樣等。其次與甲方、行業專家和項目所在地建設主管部門及時溝通協調,開展隔震專項審查工作。對于一般的隔震結構(主要指非超高或超限的普通隔震結構),隔震專項審查可包含在抗震設防專項審查里一并進行。

3、施工圖階段:基于隔震設計專項分析成果以及隔震專項審查的修改意見,參照《建筑結構隔震構造詳圖》等圖集進行施工圖設計。隔震相關的圖紙主要指隔震層結構平面圖、支墩配筋圖、各種隔震節點大樣(如隔震溝大樣、樓梯電梯大樣、水電管線柔性連接大樣)等等。

4、施工階段:鑒于目前大部分施工單位缺乏隔震結構施工經驗,隔震結構施工現場最好派駐專門的隔震技術人員,監督指導隔震相關施工,特別是與隔震溝和隔震支座相關的施工,以保證施工質量。

5、后期服務階段:配合甲方或業主開展隔震建筑宣傳和使用維護等工作。多次地震均證明震后隔震建筑可以繼續正常使用,可有效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雖然隔震技術具有良好的經濟技術性能,但是目前廣大普通群眾了解有限,未能充分認識到隔震技術的重要性,因此開展隔震建筑宣傳和使用維護等工作非常必要。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