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1、?為什么把CAD圖導入鋼筋軟件的時候,CAD圖中的軸距數字不見了呢?
答:1)、可以檢查CAD圖中圖層是否為鎖定狀態,若為鎖定狀態可以將其解鎖保存后再導入;
2)、最好用天正打開保存,因為軸距、軸號可能會在天正中繪制,有可能用CAD打開保存的文件導入廣聯達后就不能顯示出來;
3)、有可能CAD或天正CAD版本較高,最好將圖紙轉換為低版本,有利于軟件更好的識別。
4)、你導圖前要把CAD圖分解打斷,分解就在CAD界面按X鍵回車對話框彈出選擇否,保存一下再導圖就可以了,保存一下再導圖就可以了。
2、CAD導圖,一個正常的軸網導入后有的是主軸有的是輔軸?
答:此種情況可以采用“選擇軸網組合識別”。
3、怎么切換軸線的插入點?
答:在定義軸網界面有設置插入點按鈕。
4、我們有相似的兩個工程,軸網相當復雜,第二個工程的時候我不想再新建一個軸網,這樣浪費時間?
答:可以存盤、讀取。
5、軸網的標注只想在一端顯示,如何操作?
答:在修改軸號位置里面的起點或者終點進行設置。
6、設置樓層的時候標高按什么來定?
答:軟件里面用到的是結構標高。
7、不明白鋼筋軟件中樓層缺省鋼筋設置中的意思,比如基礎錨固中的34/37?
答:表示基礎中鋼筋直徑在25以內的錨固值是34d,直徑在25以外的錨固值是37d。
8、在樓層缺省鋼筋設置中已經調好了具體的鋼筋錨固搭接值,其他層也是同樣的如何快速的能夠實現,不想每一層都調一次?
答:在軟件的右下方有一個功能復制到其他樓層,可以選擇要復制到的樓層。
9、11G中我想看一個基礎錨固,以及想修改具體的系數,軟件中如何修改?
答:基本錨固設置中修改。
10、在比重設置中需要注意的有哪些問題?
答:因為在實際工作中市場上不存在6的鋼筋,所以我們要把6的值改為6.5的值。
11、GGJ2009中,工程設置-彎鉤設置里“箍筋彎鉤平直段計算按構件抗震考慮”選項是否需要打勾,此設置有什么作用?
答:抗震箍筋彎鉤是11.9d,非抗震的是6.9d。工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工程是抗震的,但是某些構件是按非抗震設計的,大部分的構件是要按照抗震11.9d設置,非抗震構件按6.9d設置,這時就可勾選此項,同時,把需要按非抗震計算的構件實行中的抗震等級選為非抗震。
12、想把調好的計算規則導出來,方便下次使用,能否實現?
答:在導入工程和導出工程中設置。
13、正交軸網建好后建立輔助軸線,但是輔助軸線對應的定義按鈕是灰色的不可用怎么回事?
答:輔助軸線不用定義。直接選擇相關的命令即可。例如兩點、平行、點角、三點輔軸。
14、軟件中刪除輔助軸線是不是也是和其他的構件一樣,需要回到所在的界面選中才能刪除?
答:不是的,在軟件中只有刪除輔軸的功能是在任何界面下面都有的。
15、板布置雙網雙向的時候參照軸網是灰顯的?
答:因為軸網是從CAD中導入的,在軟件中是輔助軸網,所以雙網雙向的參照軸網找不到,因此是灰顯的。
16、鋼筋軟件2009中,框架梁與非框架梁交界處是否要設置吊筋或次梁加筋?
答:是否設置加筋與吊筋,必須按設計圖要求做。設計圖如果要求布置加筋或吊筋,并標明了設置的位置,那么可以通過“原位標注”來布置。軟件默認是不布置加筋或吊筋。要讓軟件默認在所有主、次梁相交處都布置上加筋或吊筋,這也可以做到:加筋的修改做法—導航欄—工程設置—計算設置—框架梁(或非框架梁)—次梁加筋數量、次梁加筋信息,分別輸入設計圖要求的數量與鋼筋信息。那么在做梁的原位標注或重提梁跨時,梁相交跨內將自動添加上加筋;吊筋的修改方法:繪圖輸入界面菜單項最下方一行最后面,有“自動設置吊筋”。
17、剪力墻內外側配筋不同,且該剪力墻頂端和底端都有垂直加筋,這樣的剪力墻該如何輸入?
答:1)剪力墻內外墻鋼筋不同的輸入格式是用加號連接起來,“(1)B12@200+(1)B14@200”,內外側的鋼筋信息跟畫圖的順序有關系,加號前面的鋼筋是剪力墻左側的鋼筋信息,加號后的鋼筋信息是剪力墻右側的鋼筋信息,所以輸入完鋼筋信息后在繪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繪圖的方向。
2)頂端和底端的垂直加筋可以在剪力墻屬性中的其他鋼筋中輸入。
18、在“識別柱”中有個功能鍵是“生成柱邊線”,它的使用背景:剪力墻和暗柱共用邊線時,無法直接自動識別柱,找不到封閉多邊形。使用生成柱邊線,可以先生成封閉的柱邊線,然后識別柱。操作步驟:
第一步,提取墻邊線;
第二步,然后進入“識別柱”,點擊“生成柱邊線”;
第三步,用鼠標左鍵點擊在要生成柱邊線的封閉區域內,則自動生成柱邊線。
生成完成,自用自動識別柱可正確生成柱。
19、按墻繪制柱是如何操作?
答:在暗柱的界面下選擇按墻繪制柱,先點起點,然后點第二點確定方向,需要注意的是第二點一定是點在墻上,然后再輸入長度即可。
20、在鋼筋抽樣,柱的設置中,先設置了KZ,又設置了暗柱,之后我把暗柱刪除了,我再設置暗柱就一直提示說“名稱為空,同一個工程中同類型構件不能重設”之類的,問題是我就設置一下就刪了,也沒有布置到圖上,這是為什么?
答:查看是否勾選了過濾命令下的“當前層實用構件”,如果勾選了這個命令,定義后沒有畫在圖上的構件不在構件列表顯示,但是它是存在的,所以無法新建同名稱構件。選擇不過濾命令即可。還可以看看你之前建的暗柱是否在端柱里面。
21、鋼筋算量中暗柱一定布置在墻上嗎?
答:暗柱是剪力墻的一部分,肯定要布置在墻上,可以獨立布置,但在圖形中,會影響剪力墻的砼量。
22、GGJ2009在計算柱子的縱向鋼筋工程量時,不計算搭接部分的長度嗎?為什么計算式中沒有顯示?
答:柱子搭接是按每個樓層一個接頭計算的。直徑≤14是這樣計算的,直徑> 14的是按機械連接計算的。如果柱子縱筋是14以上的,按機械連接計算,就沒有搭接。
23、在點選識別柱大樣時提示沒有找到封閉的柱截面。當已經把柱邊線都提取完了,也看不到提取的柱邊線哪里有不完整的地方。這是怎么回事?能不能某個識別選項內調整一下?
答:在識別柱大樣的時候,這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原因是CAD圖上的柱一端還保留一段墻線,看著封閉,對于柱來說確實不封閉,這時候用“補畫CAD線”畫上一段就可以正常識別了。
24、鋼筋算量里面的柱、暗柱、端柱有什么區別?能不能直接在柱里面把所有的柱、暗柱、端柱全部定義?
答:不可以,暗柱、端柱屬于剪力墻的加強部位,屬于剪力墻的范疇,所以只能在墻的構件下定義繪制,而且它們和柱的計算規則和節點部位的構造是不同的。圖集中也是把暗柱、端柱歸類在剪力墻下。在結構平法施工圖中的構件編號就能說明這個。
25、在剪力墻上布置暗梁對剪力墻水平鋼筋根數計算有沒有影響?
答:在剪力墻上布置了暗梁后,軟件計算剪力墻的水平鋼筋根數時要考慮暗梁是否有側面鋼筋,如果暗梁沒有側面鋼筋的情況,剪力墻的水平鋼筋根數是按間距算到暗梁頂,如果暗梁有側面縱筋的情況,剪力墻的水平鋼筋根數是按間距算到暗梁的底部。這和平法規則也是一致的。
26、我在鋼筋算量中,不知道地下室的墻、柱構件要不要復制到基礎層,兩種情況都試了一下,計算結果不一樣,哪個更合理?
答:根據情況來定:情況一:不需要。如:基礎層高是0.5m,基礎構件厚度是500mm,那么這種情況在基礎層畫墻、柱和在基礎層不畫墻、柱,結果是一樣的,情況二:需要。如:基礎層高是1.5m,基礎構件厚度是500mm,那么這種情況就需要把地下室的柱子復制到基礎層了,要不然,地下室的柱子底標高離基礎構件頂標高還有1m的距離,那么這些柱子就不會算插筋了。
27、錨固搭接節點設置都是一樣的,為什么繪圖輸入中的鋼筋量和報表界面里的鋼筋量不一樣?
答:返回去看一下工程設置中的工程信息中的匯總方式是什么,當前設置的軟件信息中繪圖輸入的界面的鋼筋量是沒有考慮彎曲調整值的,而匯總方式只和我們的報表有關系。如果選擇按外皮計算(不考慮彎曲調整值)那么繪圖輸入中的鋼筋量和報表中的鋼筋量是一樣;如果選擇按中軸線計算鋼筋(考慮彎曲調整值)那么繪圖輸入中的鋼筋量是按外皮計算(不考慮彎曲調整值),報表中的鋼筋量則是按中軸線計算鋼筋(考慮彎曲調整值)。
28、剪力墻上有窗洞,為什么有的窗口下方計算豎向鋼筋,有的不計算?
答:軟件采用的原則:下層鋼筋的露出長度+500作為臨界值。如果洞口下方的鋼筋豎向長度大于這個臨界值,就分開計算并進行搭接;如果洞口下方的鋼筋豎向長度小于這個臨界值,則下層鋼筋直接伸到洞底部,在軟件中是放到下層的垂直筋中計算的。之所以采用這個原則,是參考實際的施工方式設定的。
29、如果遇到剪力墻鋼筋隔一布一的布置情況如何輸入呢?例如B12/B10@150,軟件默認是以同種鋼筋之間的間距是150還是不同種鋼筋的間距150?
答:軟件遵循抄圖原則,即可處理鋼筋隔一布一的布置情況,軟件默認是不同種鋼筋之間的間距為150,如果用戶想按照同種鋼筋之間的間距為150時,只需要將“計算設置”—“剪力墻”—剪力墻鋼筋同間距隔一布一布置時,間距表示(在軟件最后一行)調整為同種鋼筋之間的間距即可。
30、鋼筋2009中,連梁兩側暗柱內,若施工中用到定位箍筋且需要計算時,如何處理?
答:墻計算設置中“樓層連梁兩側暗柱內是否布置連梁箍筋”,若施工中用到定位箍筋且需要計算時改成是,暗柱內每側1根箍筋。
31、轉角處的剪力墻外側鋼筋原理上應該連續通過,但是實際施工的時候轉角部位都會斷成兩根,然后將其進行搭接,怎么才能讓軟件考慮到這部分的搭接?
答:在剪力墻的屬性里“其他屬性—水平鋼筋增加搭接”這項調整為“是”即可。
32、剪力墻的繪制方向會影響到內外側鋼筋的計算,在鋼筋軟件中如何直接判斷出剪力墻的繪制方向,能否修改?
答:在工具菜單中有兩個功能可以解決此問題:顯示線性圖元方向和調整線性圖元方向。
33、剪力墻左邊線可以顯示并可以調整顏色,如何顯示?
答:工程中的剪力墻鋼筋一般區分外側和內側,或者剪力墻左右鋼筋信息不一致時,在繪制墻或者繪制完成后想要查看一下剪力墻的內外側,這個時候可以通過“工具”—“顯示墻左邊線”來完成。圖中顯示的邊線顏色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調整,通過“工具”—“選項”—“構件顯示”來調整即可。
34、剪力墻最上面有兩根水平方向的鋼筋和其他不同,請問在GGJ中應該如何設置?
答:可以在其他屬性欄中的壓墻筋中輸入2B20。
35、鋼筋軟件中,砌體拉結筋與通長筋的區別?
答:砌體拉結筋一般是起到墻與柱的拉結作用,提高結構的整體性,抗震結構拉結筋的最小長度為1米,所以拉結筋長度為1米,應該在墻下面選擇“砌體加筋”進行布置。
砌體通長筋是順著砌體設置的,它的長度一般與砌體的長度一樣,是為了將砌體連成整體,在沒有梁的結構中或砌體高度較大時設置。它直接在定義砌體時設置。
36、什么是配筋帶,在軟件中如何處理?
答:當部分砌體墻的設計構造要求是布置通長鋼筋另外加設橫向短筋時,這個砌體構造筋就叫做配筋帶。配筋帶其實意義和圈梁意義很相似,就是對墻體的一個連接和加強作用。砌體配筋帶在軟件中可以用圈梁來處理,在圈梁中定義鋼筋,橫向短筋在其他箍筋中輸入,然后繪制。
37、自動生成吊筋如何設置?
答:軟件新增設了批量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的功能,“自動生成吊筋”、“查改吊筋”、“刪除吊筋”和“顯示/隱藏吊筋”。在做實際工程時,吊筋和次梁加筋的布置方式一般都是在結構設計總說明中集中說明的,此時需要批量布置吊筋和次梁加筋。
例如:吊筋為2B22,次梁加筋為每側3道。這種情況需要應用“自動生成吊筋”來批量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下面來看軟件中如何操作:
第一步:在主、次梁繪制完畢后,在梁的圖層,選擇“繪圖”菜單中的“自動生成吊筋”或在二次編輯工具欄中點擊[自動生成吊筋]按鈕,彈出“自動生成吊筋”對話框;按照CAD圖中標注,主次梁相交位置的主梁上和同截面次梁上都設置,吊筋輸入“2B22”,次梁加筋按照主梁的箍筋直徑輸入“6A10”;生成位置和鋼筋信息輸入完畢后,
第二步:選擇生成的范圍,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
1)需要整樓或多個樓層生成時,在“整樓生成”前的方框中勾選,然后點擊[確定]按鈕,彈出樓層選擇對話框,選擇需要生成的樓層,點擊確定;軟件提示“自動生成吊筋成功”;
2)只需要在當前樓層生成的情況,直接點擊[確定]按鈕,回到繪圖界面畫。然后點選或者拉框選擇要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的梁的范圍,點擊鼠標右鍵確定,軟件在選擇范圍內相應的位置生成吊筋和次梁加筋。
批量修改吊筋,生成吊筋完畢后,如果需要對某個區域,或整個樓層或多個樓層的吊筋進行修改,則可以再次使用“自動生成吊筋”的功能,選擇相應的位置,輸入要修改的鋼筋信息,再次生成,覆蓋上次的吊筋和次梁加筋即可。
查改吊筋,吊筋生成完畢后,如果需要對單個位置的吊筋或加筋信息進行修改,使用查改吊筋的功能。
38、在GGJ中,繪制構件時,是從軸線開始,還是從最外邊緣開始?
答:繪制梁的正確畫法應該從軸線交點開始,如果從柱外邊線開始畫,不會影響鋼筋算量,但畫板時就會出現提示框不能在非封閉區域布置,就不能點畫板,只能采用矩形畫板,速度就會慢些。
繪制墻時也是應該從軸線交點處開始,軟件會自動判斷墻水平筋錨固長度,繪制暗柱時必須先繪制剪力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