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隔震技術的提高使得隔震建筑得到大力推廣和運用。由于建筑功能多樣性和城市發展需要,出現了平面不規則的隔震結構。從結構方面考慮,建筑結構的平面布置應簡單、規則,避免剛度和承載力分布不均勻。研究表明:平面不規則的隔震結構在地震的作用下扭轉效應更為顯著,而通過調整隔震層的剛度中心和上部結構的質量中心,使得兩者盡可能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結構的扭轉效應。實際工程中,對隔震結構進行時程分析時,大多數時候只考慮0度和90度兩個方向的地震波輸入響應情況。鑒于平面不規則的隔震結構,本文通過輸入多個不同方向的地震波對其進行振動特性分析,探究不同地震波輸入方向對L型隔震結構的影響。
模型概況
某平面不規則L型隔震結構,結構模型示意圖如圖 1所示,本建筑主體總共5層,屋面結構高度25.77m,地震烈度8度(0.20g),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Ⅱ類,抗震等級一級。結構首層每根框架柱的柱底都布置了疊層橡膠隔震支座,共計39個。如圖2中所示,藍色線框內布置天然橡膠支座,天然橡膠支座數量共計18個;其余為鉛芯橡膠隔震支座,數量為21個。天然橡膠支座和鉛芯橡膠支座都采用了兩種不同型號。

地震波信息

結果分析
1、樓層位移
結構在不同輸入方向的雙向地震的作用下,X向和Y向的樓層位移結果如下圖 4所示:
圖 4?樓層位移從圖 4所示可知,X向樓層位移的最大值出現在90°方向的地震作用下,其值為0.2109m;最小值出現在45°方向,其值為0.02876m。對于Y向樓層位移,最大值卻出現在45°方向地震作用下,樓層位移為0.3888m,最小值出現在0°方向,樓層位移為0.1015m。手機游戲下載www.diuta.com
2、層間位移角
圖 5?層間位移角由圖 5所示,X向層間位移角最大值出現在90°方向,而0°方向的X向層間位移角最小;對于Y向樓層位移角,最大值所對應的地震波輸入方向是45°,最小值所對應方向是0°。
3、樓層剪力
圖 6?層間剪力由圖 6所示可知,結構X向的層間剪力,在90度方向的地震作用下最大,其值為7126.71kN,最小值出現在45°方向力,其值為1917.41kN。對于Y向,最大層間剪力出現在45°方向,剪力為11925.50kN;0°方向的層間剪力最小,為3668.94kN。本案例,X方向的層間剪力和層間位移角,都是90度輸入角度最大,這個跟我們一般的認識是有差別的。可能的原因是這個地震波有特殊性。次方向的地震動對于結構的影響大于主方向地震動的影響,即次方向的地震波更強。4、隔震支座應力及變形驗算

3)?L型的隔震結構,在進行大震驗算時,建議考慮多個不同輸入方向地震波的影響,而不僅僅只進行0°和90°的方向結構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結構設計更加安全。
來源:辛業文 SAUSG非線性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