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橋梁的減、隔震技術作為一項重要的抗震技術措施,可以在解決傳統抗震思路弊端的同時顯著提升橋梁結構抗震性,將地震對橋梁的損害降到最低,因此其在橋梁結構設計中的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橋梁的減隔震技術主要是通過科學以及合理的設計措施而使其結構體系能夠達到一定的隔震或者減震的作用,以確保其結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根據結構體系對地震響應的基本規律,橋梁減隔震技術的具體作用原理可概括為三點:
延長結構自振周期。
在結構中通過設計柔性支撐結構的方式來實現對結構周期進行延長的目的,使結構加速度反應降低,以便減弱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動響應。
減小結構位移量。
結構自振周期的延長勢必造成結構的位移量增加,為了減小這部分增加的結構位移量,可以在結構設計中以科學、合理的方法應用一些阻尼器式能量耗散元件。
發生地震時隨著結構受力變形增大,阻尼器由原本的彈性狀態快速進入塑形狀態,并產生阻尼來消耗地震的能量,以此增加結構的能量耗散能力和阻尼值。
合理的剛度值設計。
在設計柔性支撐結構的同時,應該確保在正常使用荷載作用下橋梁結構剛度的合理性,可以在橋梁結構設計中增設專門的間隔裝置,進行支撐整個橋梁結構。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