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規范是什么?
1、最好根據每一個測溫的地點被混凝土初次覆蓋時間的溫度確定,每一個測點部位混凝土的溫度。
2、澆筑混凝土結構體周邊表面以內測量溫度,交柱體表面測溫,點環境測溫點的測溫應該混凝土澆筑,同步進行。
3、應該按照測量工作的頻率要求,及時的提供測量溫度的報告。測量溫度報告應該包含每一個測量溫度點的溫度數據,溫差數據代表點的溫度變化,出現溫度變化趨勢的分析內容。
4、混凝土澆筑體表面的4公分到10公分之內的位置的溫度與環境的溫差應該小于20攝氏度。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點怎么布置?
1、平面形狀中心。
2、中心對應的側邊及容易散發熱量的拐角處。
3、主風向部位。總之測溫點的位置應選擇在溫度變化大,容易散熱、受環境溫度影響大,絕熱溫升最大和產生收縮拉應力最大的地方。
4、測溫點的豎向布置:一般每個平面位置設置一組3個,分別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測點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處,另外在空氣,保溫層中各埋設1個測溫點測量環境溫度、保溫層內的溫度。
大混凝土養護時如何控制溫度?
1、混凝土的中心溫度與表面溫度之間、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室外最低氣溫之間的差值均應小于20℃;當結構混凝土具有足夠的抗裂能力時,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時,混凝土的表面溫度與中心溫度之間、表面溫度與外界氣溫之間的溫差≤20℃。
3、采用內部降溫法來降低混凝土內外溫差。內部降溫法是在混凝土內部預埋水管,通入冷卻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冷卻在混凝土剛澆筑完時就開始進行。還有常見的投毛石法(粒徑150mm以上、25%體積內、強度合規),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開裂。
4、保溫法是在結構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側覆蓋保溫材料(如草袋、鋸木、濕砂等),在緩慢的散熱過程中,保持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小于20℃。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延長養護時間,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蓋保護,同時預防近期驟冷氣候影響,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