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二十世紀,特別是近二、三十年人們對建筑物的抗振動的能力的提高已經做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一成果中最引以為自豪的是“結構的保護系統”。人們跳出了傳統增強梁、柱、墻提高抗振動的能力的觀念,結合結構的動力性能,巧妙的避免或減少了地震,風力的破壞。基礎隔震(Base Isolation),各種利用阻尼器(Damper) 吸能,耗能系統, 高層建筑屋頂上的質量共振阻尼系統(TMD)和主動控制( Active Control)減震體系都是已經走向了工程實際。有的已經成為減少振動不可少的保護措施。特別是對于難于預料的地震,破壞機理還不十分清楚的多維振動,這些結構的保護系統就顯得更加重要。
這些結構保護系統中爭議最少,有益無害的系統要屬利用阻尼器來吸收這難予預料的地震能量。利用阻尼來吸能減震不是什么新技術,在航天航空,軍工,槍炮,汽車等行業中早已應用各種各樣的阻尼器來減振消能。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人們開始逐步地把這些技術轉用到建筑、橋梁、鐵路等工程中,其發展十分迅速。到二十世紀末,全世界已有近100多個結構工程運用了阻尼器來吸能減震。到2003年,僅Taylor公司就在全世界安裝了110個建筑,橋梁或其它結構構筑物。
泰勒Taylor公司從1955年起經過長期大量航天、軍事工業的考驗,第一個實驗將這一技術應用到結構工程上,在美國地震研究中心作了大量振動臺模型實驗,計算機分析,發表了幾十篇有關論文。結構用阻尼器的關鍵是持久耐用,時間和溫度變化下穩定,泰勒公司的阻尼器經過了長期考驗和各種對比分析,其他公司的產品很難望其向背。美國相應設計規范的制定都是基于泰勒公司阻尼器的產品。其產品技術先進,構造合理可靠,技術的透明度高,而且可以按設計者的要求制造適合各種用途的阻尼器。每個產品出廠前都經過最嚴格的測試,給出滯回曲線。泰勒Taylor公司從世界上130多個工程,32座橋梁的實際應用中,積累了大量的實際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