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框支短肢剪力墻結構在名稱上借鑒了傳統框支剪力墻結構的說,但在具體結構形式上,則有鮮明的自身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對剪力墻的支承形式上“框支”與“梁抬”并存。由于肢長短,數量多,不可避免要出現某些墻肢與框支柱完全不沾邊,接支承在梁上的情況,工程上稱為“抬梁”,這使得框支梁的設計算變得非常重要。
(2)轉換結構一般采用深粱轉換,由于短肢剪力墻截面形式多,很多時候出現主次梁共同支承上部壤肢,甚至次梁支承再向主傳遞的情況,傳力體系更加復雜。
(3)框支剪力墻結構一般在轉換層上下剛度變化較大,成為薄環節??蛑Ф讨袅Y構墻肢短,往往與下層框支柱截面相差多,若在設計時予以適當控制,剛度突變情況可得到改善.
2.框支短肢剪力墻受力分析
框支剪力墻的受力情況相當復雜。外荷載產生的內力在上部墻體和下部支承框架中的分布完全不同,要較準確地求得其應力,就要考慮上部墻體與下部框架的共同作用。
(1)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框支剪力墻在豎向荷載作用下,離開框支粱較遠的上部墻體豎向應力分布不受底部框架的影響,在均布荷載作用下,豎向應力也均勻分布。墻體稍低處口,應力沿拱作用線向框支柱上方集中。
托梁的剛度越大,框支柱截面高度越大,則豎向應力口,集中程越小,分布越平緩。在常用尺寸下邊柱上方應力約為平均應力的4~6倍。剪應力只在離框架梁為L的范圍內出現,在墻與框支梁的交界處達到最大值,可達(1.1~1.5)平均應力。粱的下邊緣與柱的交界處,剪應力可達(1.5~2.0) 平均應力。
單跨框架梁在柱上方的彎矩很小,彎矩分布類似于簡支梁。由于框架梁與上方墻體共同工作,組成一個倒T形的深梁,框支梁是這個深粱的受拉翼緣,因此承受軸向拉力??蛑Я翰煌谝话憧蚣芰海胀蚣芰粸槭軓潣嫾S力為零,在同一豎向荷載下彎矩很大:框支梁是拉彎構件,彎矩較小,在同一豎向荷載下彎矩不大,但有較大軸向拉力。
(2)在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水平力作用下,上部墻體(距框支粱L以上部分)中豎向應力為線性分布,在靠近框支梁的墻體中,逐漸向柱上方集中,但仍保持反對稱分布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