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術導則》是《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配套文件,為震時建筑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提供合理可行的技術路徑,也為各地《條例》落實提供了依據,加速減隔震技術推廣應用。地震發生時,傳統抗震技術安全余量小,難以滿足建筑功能正常使用,且難以抵抗罕遇地震;隔震技術安全余量大,不僅可以滿足建筑正常使用目標要求,亦能抵抗超設防地震。
事件:
落實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 保障建筑正常使用功能。2023 年5月12 日是中國第15 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主題為“防范災害風險護航高質量發展”,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精神,工程建設領域加強規章制度和標準規范建設,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覆蓋建造各環節的建設工程抗震管理體系,其中,《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術導則》為保證發生本區域設防地震時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提供合理可行的技術路徑。
簡評
1、落實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導則》提供合理可行的技術路徑?!督ㄔO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于2021 年7 月頒布,2021 年9 月1 日起施行,對建筑的防震減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配合《條例》落地實施,由清華大學、廣州大學作為主編單位、協同18 家參編單位共同編制了《基于保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抗震技術導則》,對保證建筑的功能、提升重要建筑的性能、大幅降低地震災害風險具有基礎性意義,為《條例》落地實施提供合理可行的技術路徑。
2、《導則》細化建筑抗震目標,加快各省《條例》落地速度。
2021 年《條例》頒布之后,明確要求高烈度區和重點監視防御區的新建和舊改的學校醫院等八類建筑使用隔震減震等技術,保證發生本區域設防地震時能夠滿足正常使用要求,但《條例》并未明確建筑抗震的性能目標及技術要求,地方政府在執行過程中無“錨”可依,《條例》推行存在觀望,速度較慢。《導則》與各項抗震設計規范及標準相銜接,內容包括地震作用和抗震驗算、建筑非結構構件、建筑附屬機電設備和功能性儀器設備、維護與監測,更加細化的內容為地方落實《條例》要求提供規范、統一的設計方法和要求,各省《條例》落實速度有望加快。
3、強調“三保護”,滿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目標。《導則》將兩區八類建筑分為Ⅰ類Ⅱ類,其中Ⅰ類建筑抗震性能目標要更高于Ⅱ類建筑?!秾t》提出,在設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中,減震部件和隔震部件都要達到正常工作目標,其他建筑結構構建、非結構構建、附屬機電儀器設備等在設防地震中要求達到基本完好或正常工作水平,罕遇地震中輕微或輕度損壞。傳統抗震技術安全余量小,建筑結構構件受損,非結構構件及內部設備的損傷更為嚴重,達不到建筑正常使用標準,建筑停擺、喪失使用功能,更無法抵御罕遇的超設防地震?!秾t》
以建筑震后依然能夠滿足正常使用為目標,要求罕遇地震中,建筑主體功能不喪失,隔震技術安全余量大,可以抵抗超設防的罕遇地震,既能保證結構和建筑非結構構件基本完好,也能保證建筑附屬機電設備和功能性儀器設備正常工作。因此在7 度以上地區,使用減隔震技術是必要選擇。
4、隔震使用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行業進入加速期。減隔震技術是伴隨國家經濟水平發展逐步興起的技術,隨著社會結構安全意識的提升,行業滲透率也將大幅提升。雖然近兩年受到地方財政影響,投資偏弱,鋼材水泥消費弱于2022 年同期,開工產業鏈較弱,但行業仍保持一定增長,《導則》從技術角度細化要求,強調三保護,高列度區隔震建筑比例將占據主要需求項,華東華南等低烈度區,部分減振也將被隔震替代。長遠看,從整個行業角度看,減隔震需求將受益兩個維度增長。第一維度看立法,《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于2021 年9 月1日正式執行,兩區八類(醫院、學校、幼兒園等)公共建筑領域強制性使用減隔震技術,2-3 年立法空間將到200 億元/年左右;第二維度看功能性剛需,解決社會痛點如機場、博物館、LNG、TOD 地鐵上蓋、核電設備減振、精密儀器減振、IDC 減振、酒窖隔震(振),這類市場空間成熟后有望在100 億元/年左右。而立法前行業空間僅15-25 億,雖然短期有困難,但未來增長空間較大。
推薦標的:國內減隔震龍頭震安科技,單項冠軍,提供一體化減隔震解決方案,公司目前市占率30%以上,立足云南向全國快速擴張,具備高成長性特征;關注時代新材、天鐵股份等。
風險提示:1、行業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風險:《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落地帶來立法范圍內減隔震需求的快速增長,但《條例》推進需要一定時間,也需要當地配套政策細則落地,若推進效果不及預期,減隔震技術推廣或放緩。2、功能性需求市場推廣速度不及預期:減隔震在《條例》立法范圍內的兩區八類建筑推廣使用,在TOD、商住、舊改、LNG、核電、精密設備廠房、酒窖等領域的功能性需求也非常旺盛,地震頻發會加速減隔震技術滲透,但項目受宏觀經濟景氣度影響,功能性需求市場推廣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3、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毛利率風險:減隔震產品上游主要是鋼材、橡膠、鉛錠等大宗商品,受經濟周期、匯率變動等影響較大,若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超預期,則行業毛利率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