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控制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常見質量問題及控制

 ?? 摘要:本文從基層碾壓貧混凝土的原材料、拌和、運輸、攤鋪、碾壓、接縫處理、養生等方面對路面基層碾壓貧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對施工過程中常見質量問題提出了控制及解決方法。

關鍵詞:碾壓貧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1平整度

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過程中拌和、運輸、攤鋪、碾壓、養生、接縫處理等多個環節,除養生之外,每個環節都會對路面平整度產生影響,但碾壓環節是影響平整度最根本的環節,每個因素對平整度的影響都是通過碾壓過程而起作用的。除施工工藝流程外,原材料質量、配合比、集料粒徑與級配、稠度等也會影響平整度。為保證和提高路面平整度,施工過程中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控制:

1.1原材料質量

原材料質量除滿足規范要求外,施工過程中還要求原材料性能穩定、均勻,原材料性能的波動將導致混凝土性能波動,尤其是工作性和強度的波動。如拌和場堆料露天堆放會引起含水率波動,含水率波動會引起稠度波動,不合適的稠度導致平整問題,引起平整度波動,現場壓實時局部過白,流漿多可能與此有關。此外骨料離析除引起壓實度不足外,也會引起平整度差,因為骨料離析等于改變了礦料結構,導致空隙大,壓實時局部變形大,變形量的差異必將導致路面的不平整。

1.2集料粒徑與級配

(1)集料最大粒徑:混凝土中粗集料粒徑越大,經濟性越好。但是,所用粗集料的最大粒徑又與施工工藝、施工機械及建筑物的截面厚度等因素有關。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規定粗集料最大粒徑為40mm。由于碾壓混凝土用水量很少,拌和物呈松散狀態,所用粗集料粒徑越大,拌和物越易產生離析,因此碾壓貧混凝土其集料最大粒徑面層不宜超高20mm、基層不宜超過30mm。粒徑過大,混凝土易離析,即使攤鋪的表面很平,但由于粗料和細料集中的地方其壓實變形不同,在壓實過程中就會因變形量的差異導致路面的不平整。

(2)集料合成級配范圍:粗、細集料合成級配對路面碾壓貧混凝土拌和物的可壓實性、抗離析性及易修整性影響很大。粗、細集料具有良好的合成級配,才能使碾壓貧混凝土路面獲得滿足要求的壓實度,從而保證路面有足夠的強度和質量均勻性。

1.3配合比與稠度

(1)配合比:配合比中用水量、砂率的變化是影響混凝土稠度的關鍵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會引起稠度的嚴重波動,從而導致平整度的波動。其他條件不變時,用水量增大,稠度降低。用水量的波動主要與拌和設備的計量精度、現場砂石材料含水量的穩定情況有關,施工中應定期檢測與控制,確保用水量在規定用水量范圍內變化。路面基層碾壓貧混凝土用水量很少容易離析。增加細料含量,可提高拌和料的抗離析性能,因此,要求砂率比普通混凝土的大10%。隨著砂率減少,碾壓貧混凝土稠度堿小,砂率減小到一定程度再繼續減小砂率,相應粗骨料用量增加,砂漿充滿粗骨料空隙,一定振動條件下漿體泛到表面的時間增長,以至混凝土的稠度反而增大。因此有一個最佳砂率,選用最佳砂率,稠度小,且可得到密實性好和易壓實的碾壓貧混凝土。

(2)稠度:稠度是路面基層碾壓貧混凝土配比設計的重要指標,也是影響路面平整度和壓實度的關鍵因素。稠度較低,容易壓實,但平整度難以保證;高稠度可以改善平整度,但稠度過大,基層壓實度難以達到要求。因此,選擇適宜的施工稠度,對碾壓貧混凝土施工時平衡平整度和壓實度指標的要求,既保證基層壓實度又控制好平整度于分重要。實踐證明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過程中,稠度變化在30士5s,平整度和壓實度在其他因數控制好的情況下可以滿足質量標準的要求。

2邊部壓實

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時,由于施工機械難以到達邊部,造成邊部難以壓實,嚴重影響施工質量。出現此問題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處理:

⑴邊部加設鋼模,利用手扶振動壓路機處理;

⑵邊部利用手夯壓實;

⑶提高拌合物含水率。

3局部離析

碾壓貧混凝土基層局部離析(如圖1)的產生原因主要有:攤鋪機械螺旋布料器布料過程中產生離析、級配不佳、單位用水量不合適等原因。

3.1在施工中可通過以下辦法控制局部離析:

(1)單位用水量的控制合適,應保證適宜的稠度。

(2)采用合適的級配,為防離析,必要時可減小粗集料最大粒徑。

(3)采用13噸左右壓路機壓實,壓實時表面應保證適當出漿,遵循壓實原則。

(4)合理調整螺旋布料器位置或加設擋板,以保證中間部位不產生離析現象。

(5)施工中如攤鋪后出現離析,應在壓實前及時補充砂漿壓實。

3.2對于碾壓貧混凝土施工中已經產生的局部離析可以按以下方法處理:

(1)應取芯判斷局部離析程度,如為貫通基層的離析,必須鑿除離析部分,然后采用貧混凝土局部修復,并保證填充密實。

(2)如為基層表面離析(表面裸露粗集料的部位),應在施工隔離層前7天,先用水沖洗離析部位,然后用高標號水泥砂漿修補平整或采用瀝青封層處理。

(3)如為空鼓的基層應清除,并使用相同的基層料重鋪.同時設脹縫板橫向隔開,脹縫板應與路面脹縫或縮縫上下對齊。

4混合料碾輪

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混合料碾輪會影響壓實后的路表質量。采用人工方法處理混合料碾輪既不安全又費時,施工中可通過鋼輪上加鋼絲加以消除。

 5裂紋

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過程中出現裂紋的原因與施工方法不當、施工控制不嚴、配合比、養生、切縫、氣候等因素有關,應從以上幾方面采取合理措施控制,預防裂縫的產生。碾壓貧混凝土基層施工后產生的裂紋可以按下述方法處理:

⑴當基層產生非擴展性溫縮、干縮裂縫時,視裂縫寬度直接灌瀝青或擴縫后灌瀝青密封防水,應保證所灌瀝青深度,同時還應在裂縫上用橡膠瀝青或其它改性瀝青粘貼油氈、土工布或土工織物,其覆蓋寬度不應小于1000mm,距裂縫最窄處不得小于300mm。

⑵當基層產生縱向擴展裂縫時,應分析原因,如為路基原因,應采取有效的路基穩固措施根治裂縫,裂縫除采用改性瀝青或混凝土裂隙加固結構膠修補處理外,還應在縱向裂縫所在的整個面板內,距板底1/3高度增設補強鋼筋網,補強鋼筋網到裂縫端部不宜短于5m。

⑶若一塊貧混凝土板上的斷板縫多于2條或分叉,則應挖除重鋪。

 6局部彈簧

在碾壓貧混凝土基層初期施工過程中,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碾壓混凝土基層有時會出現局部彈簧現象。針對碾壓混凝土局部出現彈簧現象的情況,本文從氣候條件、原材料、施工影響等方面進行簡要說明。

⑴氣候條件:當施工段經常有降雨、氣溫驟降程度高時應注意彈簧現象的出現,做好防御措施。

⑵原材料:碾壓混凝土的彈簧現象主要表現為凝結時間較長。混凝土拌合物在外界環境(風、熱等)的作用下,表層容易發生碳化作用,較早形成一層碳酸鈣薄殼,阻止內部水份的揮發,長久滯留在混凝土中,水只能通過毛細管孔隙慢慢散發,使得內部混凝土呈松散狀,造成混凝土凝結時間嚴重延長,也就相應造成了混凝土的彈簧現象。在實際施工中,可摻加適宜的外加劑來控制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如在混凝土中摻加適宜的緩凝高效減水劑,減少泌水,目_泌水過程在早期已經完成,外部混凝土對內部混凝土的影響相對而言要小的多。因此,內部混凝土只比外部混凝土的凝結時間略有延長,從而避免彈簧現象的出現。

⑶施工影響:施工影響主要是施工車輛在混凝土上往復行駛對混凝土造成了很大的擾動,破壞了混凝土的表層結構,在經過養護水的大量滲透,使得混凝土內部水分無法揮發,造成了混凝土出現彈簧現象。

參考文獻

[1]姜福田.碾壓混凝土.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1.

[2]楊金泉.碾壓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馬蘭.碾壓混凝土在唐津高速公路中的應用.港工科技,2005(1):34-35.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