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干欄式建筑是我國南方地區(qū)眾多民族普遍采用的傳統(tǒng)居住形式,最早可溯源至距今約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干欄式建筑以其防潮通風、能夠避免水患及蟲蛇走獸之害等特點,非常適應(yīng)南方的自然地理及氣候條件,由此形成一種獨特的住居文化。其中以傣、哈尼、侗、壯、苗、土家等民族為代表,他們的傳統(tǒng)民居很多至今仍沿用干欄建筑形式,蘊涵著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情。
干欄式建筑因各民族豐富的建造文化而精彩紛呈,依據(jù)樓面與地基的關(guān)系,主要劃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以傣族、侗族、哈尼族等民居為代表的全干欄,整個建筑架空抬離地面,也稱柵居;
另一類是以苗族、壯族、土家族等民居為代表的半干欄,通常建筑主體直接坐落在地面上,只有廂房或局部體量架空于坡地之上,俗稱吊腳樓。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