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A.0.1隔震建筑抗震性能設計應分析隔震結構方案的特殊性,選用適宜的結構抗震性能目標,并采取滿足預期的抗震性能目標的措施。
隔震結構抗震性能目標應綜合考慮抗震設防類別、設防烈度、場地條件、隔震層設置和結構的特殊性等各項因素選定。結構抗震性能目標設為A、B、C、D四個等級,結構抗震性能分為1、2、3、4、5、6六個水準(表A.0.1),每個性能目標均與一組在指定地震地面運動下的結構抗震性能水準相對應。
A.0.2結構抗震性能水準可按表A.0.2進行宏觀判別。
A.0.3不同抗震性能水準的結構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第1性能水準的結構,應滿足彈性設計要求,在設防地震或預估的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構件的抗震承載力用符合下式規(guī)定:
2 第2性能水準的結構在設防地震作用下,關鍵構件抗震承載力應符合式(A.0.3-1)的規(guī)定;其正截面承載力應符合式(A.0.3-2)、式(A.0.3-3)的規(guī)定;普通水平構件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式(A.0.3-2)的規(guī)定,其正截面承載力應符合式(A.0.3-4)的規(guī)定:
3 第3性能水準的結構應進行彈塑性計算分析。在預估的罕遇地震或極罕遇地震作用下,關鍵構件、普通豎向構件及重要水平構件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本標準式(A.0.3-1)的規(guī)定,其正截面承載力應符合本標準式(A.0.3-2)、式(A.0.3-3)的規(guī)定;部分普通水平構件進入屈服階段,但其受剪承載力應符合本標準式(A.0.3-2)的規(guī)定;結構薄弱部位的層間位移角應符合本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4 第4性能水準的結構應進行彈塑性計算分析。在預估的罕遇地震或極罕遇地震作用下,關鍵構件的抗震承載力應符合本標準式(A.0.3-2)、式(A.0.3-3)的規(guī)定;普通豎向構件及重要水平構件的受剪承載力應符合本標準式(A.0.3-2)、式(A.0.3-3)的規(guī)定;部分普通水平構件進入屈服階段;結構薄弱部位的層間位移角應符合本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5 第5性能水準的結構應進行彈塑性計算分析。在預估的罕遇地震或極罕遇地震作用下,關鍵構件的抗震承載力應符合本標準式(A.0.3-2)、式(A.0.3-3)的規(guī)定;部分豎向構件進入屈服階段,但鋼筋混凝土豎向構件的受剪截面應符合式(A.0.3-5)的規(guī)定,鋼-混凝土組合抗震墻的受剪截面應符合式(A.0.3-6)的規(guī)定;大部分水平構件進入屈服階段;結構薄弱部位的層間位移角應符合本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
6 第6性能水準的結構應進行彈塑性計算分析。在預估的極罕遇地震作用下,關鍵構件受剪不宜進入屈服階段;較多的豎向構件進入屈服階段,但同一樓層的豎向構件不宜全部屈服;允許部分普通水平構件發(fā)生比較嚴重的破壞;結構薄弱部位的層間位移角應符合本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