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不是這樣的。你沒有理解地震震級、烈度及設防烈度的概念與關系。
震級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釋放能量級別的對數表示。它可通過地震儀記錄的地震波的幅度計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越高,表明地震釋放的能量越多。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采用的是里氏震級標準,這也是國際通用的震級標準。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震級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發生在南美智利的8.9級地震。
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即地震時地表宏觀物體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烈度與震級大小、震中距離、震源深度和場地條件等因素有關。我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把烈度分為十二度。一次地震發生之后,距震中區距離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破壞是不同的。一般說來,震中區烈度最高,破壞最大;距震中越遠,烈度越低,破壞程度也越小。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烈度達Ⅺ度,而在北京的破壞程度只有Ⅴ度。再比如說汶川地震,震中汶川的烈度為11度,茂縣的烈度為10度,錦竹為9度,什邡市為8度,都江堰為7度。也就是說,越靠近震中地震烈度最大,越遠離震中越小。
抗震設防為8度,也就是能防御8度的地震破壞烈度,不是防御8級地震。一般來說,6級地震的破壞程度就能達到8度。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