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根據2022年1月1日起實施的河北省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建筑工程消能減震技術標準》(編號為DB13(J)/T8422-2021)和《建筑隔震橡膠支座應用技術標準》(編號為DB13(J)/T8423-2021),黏滯消能器的技術有以下要求:
黏滯消能器應表面平整,無機械損傷,無銹蝕,無滲漏。
黏滯消能器的阻尼材料應黏溫關系穩定,閃點高,不易燃燒,不易揮發,無毒,抗老化性能強。
黏滯阻尼材料黏度變化率±5%以內,在 230℃×2h 下揮發份不應超過 0.75%。
黏滯消能器的缸體和活塞桿宜采用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或不銹鋼。優質碳素結構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優質碳素結構鋼》GB/T 699 的要求;合金結構鋼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合金結構鋼》GB/T 3077 的要求;結構用無縫鋼管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結構用無縫鋼管》GB/T 8162 的要求;不銹鋼棒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不銹鋼棒》GB/T 1220 的要求,不銹鋼管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無縫鋼管》GB/T 14976 的要求;鍛軋鋼棒超聲波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鍛軋鋼棒超聲檢驗方法》GB/T 4162 的要求;無縫鋼管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無縫和焊接(埋弧焊除外)鋼管縱向和/或橫向缺欠的全圓周自動超聲檢測》GB/T 5777 的要求。
黏滯消能器密封材料應選擇高強度、耐磨、耐老化的密封材料,主密封不宜使用 O 型密封圈。
密封材料和黏滯阻尼材料應在熱空氣加速老化 140℃×960h(等效室溫 50 年)條件下老化,老化后再次將密封材料和黏滯阻尼材料裝入黏滯消能器中,測試黏滯消能器力學性能與設計值偏差不應大于±15%,且不應出現滲漏、漏油現象。
黏滯消能器各部件尺寸偏差
檢驗項目 允許偏差
黏滯消能器長度 不應超過產品設計值±3mm
黏滯消能器截面有效尺寸 不應超過產品設計值±2mm
黏滯消能器基本力學性能要求
項目 性能要求
極限位移:每個產品實測值不應小于設計容許位移的 150%,當最大位移不小于 100mm 時實測值不應小于設計容許位移的 120%
最大阻尼力:每個產品實測值偏差應在設計值的±15%以內,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在設計值±10%以內
極限位移:當極限位移設計值小于 100mm 時,每個產品實測值不應小于設計值的 125%;當極限位移設計值不小于 100mm 時,每個產品實測值不應小于極限位移設計值
最大阻尼力:每個產品實測值偏差應在設計值的±15%以內,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在設計值±10%以內
黏滯消能器耐久性要求
1、疲勞性能
疲勞加載:產品在設計位移大于100mm時,按照結構基頻連續加載10圈;在設計位移大于60mm時,按照結構基頻連續加載45圈;在設計位移小于60mm時,按照結構基頻連續加載60圈。加載過程不允許采用外部降溫和散熱措施
最大阻尼力:任一個循環的最大、最小阻尼力,與所有循環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滯回曲線
1)任一個循環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與所有循環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2)任一個循環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與所有循環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滯回曲線面積:任一個循環的滯回曲線面積應與所有循環的滯回曲線面積平均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2、風荷載測試
最大阻尼力 所有循環中的最大、最小阻尼力變化率應在±15%以
內滯回曲線面積:任一循環實測的滯回曲線穩定、光滑無異常,所有循環中的滯回曲線面積實測值偏差應在設計值的±15%以內
3、密封性能:無滲漏,且阻尼力的衰減值不應大于5%
4、耐腐蝕性能:無銹蝕,無可見破壞,無可察覺的變化
黏滯消能器其它相關性能要求
類別 項目 指標 性能要求
黏滯消能器 加載頻率相關性能 最大阻尼力 變化率不應超過±15%
黏滯消能器 溫度相關性能 最大阻尼力 變化率不應超過±15%
黏滯阻尼墻 加載頻率相關性能 最大阻尼力 變化率不應超過-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