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常見質量通病、成因及防治措施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摘要:本文從設計、材料,特別是施工角度闡述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防治措施以及治理方法。

關鍵詞: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裂縫;防治

引 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公用建筑及住宅建設的步伐也在加快,不計其數的辦公樓和住宅小區相繼建成,人們陸續搬進新居,他們對辦公環境和住房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們對建筑結構的安全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鋼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主體工程,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壽命、抗震性能等。尤其在住宅工程中人們對一些現澆樓板出現的裂縫情況非常關注,擔心這些裂縫最終會引發安全事故,因而向建筑質量監督部門投訴的事情也時有發生,這也一直是施工單位和開發商經常面對的質量難題。

 1 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一般質量通病?

1.1 混凝土麻面

1.1.1 現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漿粗糙,或有許多小凹坑,但無鋼筋和石子外露。

1.1.2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凈,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粘損。

2、鋼模板脫模劑涂刷不均勻,拆模時混凝土表面粘結模板。

3、模板接縫拼裝不嚴密,澆筑混凝土時縫隙漏漿。

4、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混凝土中的氣泡未排出,一部分氣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1.3 治理方法:

處理方法:麻面主要影響混凝土外觀,對于面積較大的部位修補。即將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濕潤后用水泥砂漿或1∶2 水泥砂漿抹刷。

1.2 蜂窩

1.2.1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計量錯誤,或加水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2、混凝土攪拌時間短,沒有拌合均勻,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3、未按操作規程澆筑混凝土,下料不當,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漿,造成混凝土離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沒有分段、分層澆筑,振搗不實或下料與振搗配合不好,未振搗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設不牢固,振搗混凝土時模板移位,造成嚴重漏漿。

1.2.2 預防措施:

混凝土配料時嚴格控制配合比,經常檢查,保證材料計量準確。采用電子自動計量。混凝土拌合均勻,顏色一致,其延續攪拌最短時間符合規定。

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m。如超過,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搗分層搗固。

澆筑層的厚度不得超過振動器作用部分長度的1.25 倍。搗實混凝土拌合物時,插入式振搗器移動間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 倍;對細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則不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 倍。振搗器至模板的距離不大于振搗器有效作用半徑的1/2。為保證上下層混凝土結合良好,振搗棒插入下層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搗時,必須掌握好每點的振搗時間。合適的振搗現象為:混凝土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氣泡。

澆筑混凝土時,經常觀察模板、支架、堵縫等情況。發現有模板走動,立即停止澆筑,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1.2.3 治理方法:

混凝土有小蜂窩,可先用水沖洗干凈,然后用1∶2 或1∶2.5 水泥砂漿修補,如果是大蜂窩,則先將松動的石子和突出顆粒剔除,盡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濕潤,再用高一級的細石混凝土搗實,加強養護。

1.3 孔洞

1.3.1 現象:

混凝土結構內有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

1.3.2 原因分析:

1、在鋼筋密集處或預埋件處,混凝土澆筑不暢通,不能充滿模板間隙。

2、未按順序振搗混凝土,產生漏振。

3、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或嚴重跑漿。

4、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組織不好,未按施工順序和施工工藝認真操作。

5、混凝土中有硬塊和雜物摻入,或木塊等大件料具掉入混凝土中。

6、不按規定下料,吊斗直接將混凝土卸入模板內,一次下料過多,

7、下部因振搗器振動作用半徑達不到,形成松散狀態。

1.3.3 預防措施:

1、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細石混凝土澆筑,使混凝土充滿模板間隙,并認真振搗密實。機械振搗有困難時,可采用人工搗固配合。

2、預留孔洞處在兩側同時下料。下部往往澆筑不滿,振搗不實,采取在側面開口澆筑的措施,振搗密實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澆筑。

3、采用正確的振搗方法,嚴防漏振。a. 插入式振搗器采用垂直振搗方法,即振搗棒與混凝土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搗,即振搗棒與混凝土表面成一定角度,約40°~45°。b. 振搗器插點均勻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錯式順序移動,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動距離不大于振搗棒作用半徑(R)的1.5 倍。振搗器操作時快插慢拔。

4、控制好下料。要保證混凝土澆筑時不產生離析,混凝土自由傾落高度不超過2m,大于2m 時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7、加強施工技術管理和質量檢查工作。

1.3.4 治理方法:

一般孔洞處理的方法為,將孔洞周圍的松散混凝土鑿除,用水沖洗,支設帶托盒的模板,灑水充分濕潤后,用高一個標號半干硬性細石混凝土仔細分層澆筑,人工強力搗實,并養護。突出結構面的混凝土,須待達到強度后再鑿去,表面用1:2水泥砂漿抹光。

對于有松散混凝土的部位,將該部位周圍的松散混凝土和軟弱漿模鑿除,將鋼筋清理鋼筋,用壓力水沖洗后,支模。模板緊貼已完成混凝土面,在一側留澆筑混凝土的洞口,并比已完混凝土面高100mm,呈45度斜口。混凝土采用高一個標號的高流動性混凝土,邊澆筑邊用人工仔細振搗。待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剔鑿突出結構的混凝土并進行養護。

上述治理方法需上報補強方案,經有關單位共同研究,制定補強方案,經批準后方可處理。

1.3.5 預防措施:

1、澆筑混凝土前,檢查鋼筋位置和保護層厚度是否準確。

2、為保證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墊塊。一般每隔1m 左右在鋼筋上綁一個水泥砂漿墊塊。

3、鋼筋較密集時,選配適當的石子。石子最大顆粒尺寸不得超過結構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時不得大于鋼筋凈距的3/4。結構截面較小,鋼筋較密時,可用細石混凝土澆筑。

4、為防止鋼筋移位,嚴禁振搗棒撞擊鋼筋。在鋼筋密集處,可采用帶刀片的振搗棒進行振搗。保護層混凝土要振搗密實。澆筑混凝土前用清水將木模板充分濕潤,并認真堵好縫隙。

5、混凝土自由順落高度超過2m 時,要用串筒或溜槽等進行下料。

6、拆模時間要根據試塊試驗結果確定,防止過早拆模。

7、操作時不得踩踏鋼筋,如鋼筋有踩彎或脫扣者,及時調直,補扣綁好。

關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成因、防治措施,上面已經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但是隨著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的不斷更新,新的質量通病會不斷出現,每個工程管理人員都應該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工程管理過程中不斷去總結,發現問題并想出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持續建設出真正的精品工程。

結語:?

關于鋼筋混凝土結構中常見的質量通病成因、防治措施,上面已經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但是隨著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法的不斷更新,新的質量通病會不斷出現,每個工程管理人員都應該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工程管理過程中不斷去總結,發現問題并想出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持續建設出真正的精品工程。

  參考文獻:?

[1] 吳江《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的防治》.2010(13).

[2] 王宗昌《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預防控制實用技術》.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 于穎《鋼筋混凝土裂縫的預防與控制》.現代裝飾(理論).2011(08).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