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2010年9月第二周結構技術問題匯總
1、對轉換層在地面上2層及以上的結構,根據高規附錄E計算的轉換層上下等效側向剛度比在SATWE結果文本文件WMASS.OUT中有輸出,該比值如何計算出?
答:WMASS文件中分別輸出了轉換層上下層的剛度K2和K1,兩者與規范中的Δ2、Δ1關系為K2=1/Δ2,K1=1/Δ1;同時給出轉換層上下所取的高度H2和H1。最終的比值為K2H2/K1H1。
2、JCCAD地基梁內力計算參數中,新增命令“考慮柱子剛度”,如何使用?
答:當算法選擇“按普通彈性地基梁計算”、“上部結構等代剛度為基礎梁剛度的倍數”模式時可選擇此項計算。當完全考慮上部結構剛度時,不需要選擇。
3、框剪體系,算2次,1:樓層組裝中加入地下室,計算時設為完全嵌固(填負值);2:樓層組裝不要地下室。兩次計算結果樓層最大位移角分別為1/700和1/800,什么原因?
答:因為有地下室的模型在正負0處,只約束住了水平面的三個自由度,即兩個水平位移和
一個繞結構豎向的轉角。其他三個豎向自由度為約束,按真實剛度考慮。有地下室時,風或地震作用下,其結構平面兩端豎向構件存在拉、壓力,對水平剛度產生影響。無地下室由于正負0處6個自由度都被嵌固,無法考慮該影響。無地下室的側移可能稍小。嚴格來說,應考慮地下室計算。
4、TCAD打開后,屏幕菜單丟失,如何處理?
答:是因為C:\PKPM\CFG中的mdfy.cmd和mdfy.mnu損壞。可將同事正常電腦上的兩個
文件拷貝到本機CFG目錄下,再打開TCAD屏幕菜單正常。
5、10年的JCCAD計算墻下樁承臺時,除了使用第五步“樁筏筏板有限元計算”外,還可使用第四步“樁基承臺及獨基沉降計算”進行計算;之前只能采用第五步算。但墻下樁承臺仍然要用戶手工布置,如圍樁承臺命令,不能自動生成暫時。
6、SATWE中WMASS.OUT偏心率Eex ,Eey 是怎么計算的?
答:
Floor No.?? 6???? Tower No.?? 1
Xstif=??? 30.7260(m)???? Ystif=??? 16.3432(m)???? Alf? =???? 0.0000(Degree)
Xmass=??? 28.9184(m)???? Ymass=???? 7.8952(m)???? Gmass=? 4724.3184(t)
Eex? =???? 0.1866??????? Eey? =???? 0.9133
Ratx =???? 0.5714??????? Raty =???? 0.5496
Ratx1=???? 0.9465??????? Raty1=???? 0.9261? 薄弱層地震剪力放大系數= 1.15
RJX? = 2.9780E+06(kN/m)? RJY? = 2.7606E+06(kN/m)? RJZ? = 0.0000E+00(kN/m)
偏心率計算公式為
Eex=(Xmass-Xstif)/sqrt(Rjz/Rjx)。當選擇剪彎剛度和地震剪力算法時,其偏心率使用剪彎剛度計算。當選擇剪切剛度算法時,偏心率采用剪切剛度計算。注意,地震剪力與層間位移算法中,RJZ=0,未使用該剛度進行偏心率計算。
7、自動生成樁承臺時,對樁數的自動計算,JCCAD未考慮水浮力的作用,如考慮,樁數可能減少。用戶需要考慮時,可通過提高樁的承載力,變相減少樁數。
8、PMCAD中左右頂點標高不同的剪力墻,即斜墻(該墻平面垂直于大地),只能在頂層輸入,不能輸入在中間樓層,否則左右頂點標高識別不了。
9、轉換層結構中,經常出現梁托偏心墻,上層墻與下層轉換梁軸線不對齊,需要加剛性桿實現連接。包括其他的梁托柱等情況。PMSAP新增碰撞檢查功能,只要上下構件在幾何實體上存在碰撞,就認為二者存在連接關系,并考慮其連接關系計算,不需要再施加較為復雜的剛性桿。
10、樁筏基礎,JCCAD中如果要考慮樁間土的分擔,計算模型”選擇彈性地基梁板模型,“基礎計算模型及沉降計算規范”選擇復合樁基(樁基規范2008),程序會自動根據規范算出相應的基床系數(一般這個值是1000~5000).。
11、pmcad中輸入c10以下的混凝土,程序是多少強度計算的?
答:satwe舊中c10以下的混凝土也能按照輸入的強度計算,新版satwe中低于c15的混凝土均按c15計算。
12、天正7.5版本導入pmcad只能讀取軸線?
答:另存為天正三的文件即可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