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地震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為服務“兩個先行”提供堅實的地震安全保障,推動全省防震減災工作取得新成績。
堅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環境全面優化。防震減災工作持續納入省政府績效考核。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意見》,部署未來十年省防震減災重點工作任務。充分發揮省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議事協調機構作用,防與救的職責邊界進一步厘清,市縣防震減災救災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防震減災法治保障不斷健全,納入省法治政府建設考核體系,完成《浙江省防震減災條例》《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等一批法規規章的立改廢工作,《浙江省地震預警管理辦法》列入省政府立法計劃。省防震減災“十三五”規劃目標全面實現,“十四五”規劃列入省級專項規劃并在地震系統率先印發實施。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防震減災治理體系逐步完善。對接“數字浙江”推進數字化改革,謀劃“震災風險防治在線”應用,積極融入浙里自然災害風險預警防控應用。穩步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全面運行浙江省統一行政執法系統(掌上執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化、常態化,監管事項入駐率100%,掌上執法率99.34%。積極推進地震安評改革,率先在全國建立地震安全性評價信用管理制度,“重大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定”納入省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和市場監管負面清單,助力杭州市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持續推進事業單位和地震監測中心站改革,開展中國地震局干部培訓中心改革,組建浙江防震減災科普傳播研究中心。
堅持創新驅動,地震監測預報預警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浙江子項目順利推進。持續優化全省站網布局,推進智能化升級,全省地震監測站點數量達139個,基本實現觀測手段全覆蓋。地震監測能力不斷提升,全省陸域地震監測能力達到2.0級,重點地區達到1.0級,近海海域達到3.0級。地震異常識別能力和震后趨勢研判水平進一步提高,高效應對溫州文成泰順交界4.2級、金華磐安3.5級、杭州臨安4.2級等顯著地震。全力做好杭州G20峰會和杭州亞運會地震安全保障服務工作,成功開展華東五省一市地震應急演練暨杭州亞運會地震安全保障演練,全省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建成,構建長三角地震災害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堅持以防為主,震災風險防治能力持續提高。全面實施第五代《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全省取消不設防地區。400余項重大工程、103個省市級開發區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依法依規提高抗震設防標準。完成余姚-麗水等4條區域斷裂普查和文成、泰順等重點地區地震深部構造探測。實施自然災害防治兩項重點工程,全省90個縣級地震災害風險普查工作全面鋪開并將于2022年底全部完成。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有序推進,全面建立農村危房常態化長效治理改造機制、完成400余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交通、電力、通信等設施加固工程穩步推進。深化震防領域科技合作,與浙江大學、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等高校和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省水利廳、省氣象局等多家單位開展科研合作,完成浙江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地震災害風險監測與評估技術應用”。減隔震等抗震新技術在中國動漫博物館、寧波楊柳郡地產項目等得到有效應用。
堅持共享發展,防震減災公共服務進一步拓展。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工作頂層設計,牽頭融媒體背景下防震減災科普創新分類戰略研究。拓展宣傳陣地,創建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10個,省級基地47個。協同創建國家級綜合減災示范社區1067個、省級1330個。組織開展全國防災減災日、科技活動周等重點時段科普活動,推進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六進”,年受眾百萬人次以上。策劃制作科普視頻80余部,出版圖書5部。動員社會力量參加全國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截止目前浙江省選手累計共獲得一等獎3人次、二等獎9人次和三等獎5人次,3人獲得“全國防震減災科普大使”稱號,浙江局連續5年獲得優秀組織獎。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浙江局將繼續堅守初心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 聚焦主責主業,謀劃發展思路,狠抓工作落實,更好地服務浙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