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達八級抗震要求!廣東建設全國一流應急指揮中心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新聞

應對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政府應急管理能力重要體現。為進一步補齊廣東省應急管理基礎設施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廣東省應急管理能力,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的建設被提上日程。近日,記者走訪了解到,作為廣東省裝配率最高的建筑,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項目正在火熱施工中。

黑科技”助力,達八級抗震要求!廣東建設全國一流應急指揮中心-1

 

據介紹,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采用了節能環保、高效安全的新型裝配式建造方式,是AAA級裝配式建筑,裝配率高達91%。另外,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項目屋面結構所采用的雙層調諧質量阻尼器(DTMD)減隔震系統(簡稱“TMD減隔震系統”),實現了這一系統在建筑施工領域的首次運用。

將實現應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數據化

建設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是廣東省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實現突發事件快速有效處置的需要,也是廣東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記者從項目的承建單位中建科技華南公司處獲悉, 根據設計,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建成后將成為廣東省的數字大腦中樞、應急指揮中樞,向上實現與國家(北京)應急指揮中心、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的互聯互通,向下與珠三角及粵東、西、北4個區域救援中心以及各地市的應急指揮中心縱向互聯互通。橫向上實現與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等機構聯動合作,在第一時間處置自然災害、安全生產、社會安全、公共衛生等各類突發事故,并具備同時處置三起重大災害事故的能力,符合“大應急、全災種、快處置”的發展要求。

未來,作為廣東省應對重大災害指揮部及信息化支撐工程項目之一的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項目,將成為全國一流的應急指揮中心,實現應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數據化。

黑科技”助力,達八級抗震要求!廣東建設全國一流應急指揮中心-2
黑科技”助力,達八級抗震要求!廣東建設全國一流應急指揮中心-3

五層高樓,層層有大作用

資料顯示,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總建筑面積13677平方米,建筑長度為61.2米,寬度為47.9米,建筑高度30米。其中,一層為應急會商與預警信息發布區、二層為“數字政府”決策中心區、三層為應急指揮區、四層為監測預警與應急調度區、五層為應急能力支撐區。五層樓不同作用的發揮實現了應急值守、信息接報、監測預警、會商決策、指揮調度、處置救援、社會動員、救災復產、綜合協調等功能的完美融合。

黑科技”助力,達八級抗震要求!廣東建設全國一流應急指揮中心-4
黑科技”助力,達八級抗震要求!廣東建設全國一流應急指揮中心-5

 

綠色低碳,廣東省裝配率最高

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采用新型裝配式結構體系,通過鋼管混凝土柱+鋼梁+BRB屈曲約束支撐+鋼筋桁架樓承板結構系統的運用,實現了裝配率91%的目標,成為廣東省裝配率最高的項目。項目墻體所采用的ALC輕質隔墻板+輕鋼龍骨體系、機電管線免開槽設置等,都使得墻體可進行模塊化生產,產品質量更高。

與傳統建造方式相比,裝配式建筑的綠色、低碳、環保特點更突出。項目建設走土地資源集約化道路,充分利用周邊的配套建筑設施,合理規劃用地。在施工過程中,裝配式的省應急指揮中心能夠有效阻止揚塵、建筑垃圾的產生。現場濕作業量的減少,也有助于現場施工環境的改善,同時,周轉料具量等物料使用量的降低,促進了節能降耗。項目在鋼構件安裝、屋面桁架及超重鋼梁安裝中所采用的液壓整體提升技術,避免了傳統施工費時、費力、費錢的問題;且綠色材料的運用、建筑規整方正體型的設計、降噪和隔音手段的使用等都意味著這一應急指揮中心的建造切實踐行了綠色低碳、經濟環保的施工理念。

防災抗震黑科技

國內首次使用TMD減隔震系統的建筑

作為廣東應對應急突發事件的大腦,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也有應對自然災害的黑科技。例如,項目屋面結構所采用的雙層調諧質量阻尼器(DTMD)減隔震系統(簡稱“TMD減隔震系統”),實現了這一系統在建筑施工領域的首次運用。TMD減隔震系統有效地將傳統單一拉伸或壓縮彈簧結合起來,組合出一種新型的、集拉壓一體的拉壓彈簧系統。通過彈簧自身的拉壓調節,對地震波進行耗能,達到了八級抗震要求。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李天研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楊耀燁

廣州日報·新花城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