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目前國內的沉降計算,都是根據規范采用壓縮試驗所得的數據,推導計算公式,并加以經驗系數校正的方法。隨著對軟粘土工程性質及其應力一應變關系理解的深化和計算技術的改進,可以對應力與變形機理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其沉降計算方法也從最初只考慮單向壓縮變形,發展到計及側向變形,近幾年來,更將土的應力歷史、應力路徑等影響因素納入到計算方案之中。因此,要提高軟粘土的地基強度,必須控制施工和使用時的加荷速度,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加荷不能過大,以便使增加的每一級荷重與土體在新的受荷條件下強度的提高相適應。
關鍵詞:軟粘土,地基,沉降計算
目前國內的沉降計算,都是根據規范采用壓縮試驗所得的數據,推導計算公式,并加以經驗系數校正的方法。多年的實踐表明,這樣的近似計算方法,己難以滿足實際工程的需要。隨著對軟粘土工程性質及其應力一應變關系理解的深化和計算技術的改進,可以對應力與變形機理做出進一步的解釋,其沉降計算方法也從最初只考慮單向壓縮變形,發展到計及側向變形,近幾年來,更將土的應力歷史、應力路徑等影響因素納入到計算方案之中。
1.軟粘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分析
目前我國展開大規模建設的沿海地區,分布著大面積的軟粘土地基。所謂軟粘土地基,即是由淤泥、淤泥質土和部分沖填土、雜填土以及其它高壓縮性土組成的地基。這類土一般具有以下的一些工程特性:
1.1土的抗剪強度很低
抗剪強度與加荷速度及排水固結條件密切相關。根據大量土工試驗的數據結果,軟粘土的天然不排水抗剪強度與其它非軟粘土的不排水抗剪強度相比,其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軟粘土的直剪快剪內摩擦角一般為30-110,內聚力一般在8-12KPa之間。排水條件下的抗剪強度隨固結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固結快剪的內摩擦角一般為80-120,內聚力為10-15KPa左右。這表明隨著土體超孔隙水的排除,土體得到壓密,強度得以增強。因此,要提高軟粘土的地基強度,必須控制施工和使用時的加荷速度,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加荷不能過大,以便使增加的每一級荷重與土體在新的受荷條件下強度的提高相適應。反之,土體中的水分將來不及排出,土體強度不但來不及得到提高,反而會由于上中孔隙水壓力的急劇增大,有效應力降低,而產生土體的擠出破壞。
1.2土的壓縮性較高
天然狀態的軟粘土層大多數屬于正常固結狀態,但也有部分屬于超固結狀態,近代海岸灘涂沉積為欠固結狀態。由此產生的總沉降是很顯著的。該類上高壓縮性的形成,首先在于其一定程度的欠壓密性。在軟粘土沉積的初期,土粒間由于形狀不規則和粒間電荷,使其形成一定強度的粒間聯結,從而阻礙其進一步壓密。其次,與其組成成分和結構所決定的高容水性以及低滲透性有關,土中的水不易排除,不易壓密。
1.3土的含水量較高,孔隙比較大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軟粘土的一般含水量為35%-80%,孔隙比約為1-2。這一特征不但反映土中的礦物成分和介質相互作用的性質,同時也反映了軟粘土的抗剪強度越小,壓縮性越大;反之,抗剪強度越大,壓縮性越小。
1.4軟粘土的滲透性較差
軟粘土的滲透系數一般為1x10-6-1x10-8cm/s,在荷載作用下固結速率很慢。所以在軟粘土層上的建筑物基礎的沉降往往拖延很長時間才能穩定。在荷載作用下地基土的強度增長也是很緩慢的。論文大全。而大部分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區,由于該土層中夾有數量不等的薄層細砂、粉土等,故在垂直方向的滲透性較水平方向要小。這種低滲透性,高含水量且呈飽和狀態的特性,不但延緩其土體的固結過程,而且在加荷初期,常易出現較高的孔隙水壓力,對地基強度有顯著的影響。
1.5軟粘土具有明顯的觸變性
軟粘土的觸變性指的是土體強度因受擾動而削弱,又因靜置而增長的特性。通過顯微鏡結構掃描試驗發現,一般軟粘土具有典型的空架結構,結構抗力相對片架結構為大,但土的結構性和靈敏性也大。軟粘土的觸變性可由靈敏度來判斷,靈敏度值越大,觸變性越明顯。
軟粘土在其結構未被破壞時,一般呈軟塑-流塑狀態,一經擾動,致使結構破壞時,土體強度顯著降低,將擾動過的軟粘土靜置一定時間,則強度隨歷時的增大而增長。軟粘土的這種高靈敏性也給室內試驗的取土造成困難,往往室內試驗前已對土體產生擾動,破壞了其結構和強度,所得指標已失真。所以現場原位測試的十字板強度和靜力觸探值常作為軟粘土地基穩定分析的指標。因此,在強度低而且靈敏度較高的軟粘土地基上連續施工,分級加荷的大小與時間要嚴格控制,并盡可能避免擾動,以防土體失穩導致滑動破壞。
1.6軟粘土具有明顯的流變特性
軟粘土典型的空架結構,一方面決定了此類土靈敏度高,不宜擾動;另一方面導致軟粘土地基變形大,流變特性明顯。即在荷載作用下,軟粘土除產生主固結沉降外,還會產生可觀的次固結沉降。從這一現象可以看出,土是具有粘滯性的。一般軟粘土的變形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空架結構變形階段。此時變形速率小,一般可小于10mm/d;隨著荷載的增加,結構應力超過結構抗力,空架結構遭到破壞,此時要嚴格控制加荷速率,否則土體易失穩,變形速率可控制在15-20mm/d;隨著變形的發展,土體進入片架式結構變形階段,此時變形發展緩慢,變形持續時間較長,表現出明顯的流變特性。有時土體蠕變長達數年,變形量也會累積增加,如果此階段變形過大,時間過長,會給工程帶來許多問題,如墻面開裂、沉降不均等,對高等級公路則表現為橋頭跳車、道路起伏、路面開裂等。
2.軟粘土地基沉降變形機理分析
天然土體一般是由礦物顆粒構成骨架體,再由孔隙水和氣填充骨架體孔隙而組成的三相體系。礦物顆粒壓縮性很小,一般都認為其不可壓縮。因此,土體的變形是孔隙流體的流失以及氣體體積的減小、顆粒重新排列、粒間距離縮短、骨架體發生錯動的結果。
對于軟粘土這樣的飽和三相土,孔隙水壓縮量很小。孔隙水體積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孔隙水的滲出。由于孔隙體積變化和顆粒重新排列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土體的固結變形與時間有關。土體所受荷載(總應力)在作用瞬間,主要由孔隙流體承擔。論文大全。隨后,由于孔隙流體體積逐漸滲出,孔隙壓力逐漸消散,有效應力逐漸增加。在有效應力作用下,骨架體產生的變形分為瞬時變形和蠕動變形。其中后者由于顆粒重新排列和骨架體錯動的時間效應與時間有關。將有效應力卸去后,若變形恢復,則稱為彈性變形;若變形不可恢復,則稱為塑性變形。根據以上分析,當建(構)筑物傳遞的荷載作用到軟弱土層上時,一般的可將沉降分為兩部分或三部分。
一種是將沉降-時間關系分為瞬時壓縮和滯后壓縮兩部分。第一部分表示瞬時荷載引起的超孔隙水壓力隨外荷載作用而立即消散所產生的沉降;而第二部分則是有效應力不變時產生的沉降。這個思想基本上沒有考慮孔隙水的作用,這種劃分形式最適合于(至少在概念上)描述土體結構對有效應力的特性。
而更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是軟粘土地基在外力作用下的沉降經歷三個不同的階段,并表現為三種類型的沉降特征:瞬時沉降、主固結沉降和次固結沉降。在有限的時間內,施加一定的作用荷載后,軟粘土地基的總沉降以這三部分之和表示。
?
3.軟粘土地基常用沉降計算方法分析
地基沉降的計算方法可以分為四類:(l)彈性理論法,也稱直接法;(2)工程方法,也稱間接法;(3)經驗公式法;(4)數值分析法。
彈性理論方法立論嚴謹,對于彈性的、均質的、各向同行的半空間體,其數學解精確,但對軟粘土地基而言,其結構方程有時與實際不符,因而其計算結果與實測結果有較大差異,主要用于瞬時沉降量的計算。
工程方法包括壓縮儀法、Skemptm-Bjerrum法、應力路徑法、狀態邊界面法等;這些方法仍利用彈性理論來計算地基中的附加應力,而土的應力-應變關系則取自試驗(間接法)。它應用最廣,其計算結果為瞬時沉降和固結沉降之和。
上述二種方法中,準確確定地基土的壓縮模量是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據目前的勘察水平,通過室內試驗很難準確確定地基土的壓縮模量,因為原狀土樣的采取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別是粉性土、砂土擾動程度很大,室內試驗得到的壓縮模量往往偏小。
第三類方法包括經驗和半經驗公式,已有許多學者提出了各種經驗公式直接來計算地基的沉降,常用的有平板載荷試驗法、靜力觸探法、標準貫入試驗法和旁壓試驗法。原位試驗能夠正確反映地基土的力學性質,用原位試驗成果確定甚至替代室內土工試驗結果,用于沉降計算,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數值分析方法主要有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集總參數法等,目前也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地基的沉降計算中。
3.1瞬時沉降量的計算方法
在剪應力作用下,地基內會產生剪切變形及側向擠出引起附加沉降。實際上,此項沉降量也是隨著荷載的增加而增大。如地基受到顯著擾動時,此項沉降增加得更多。通常都是根據固結沉降量的計算結果進行修正來確定最終沉降量,而沒有專門的合適的方法來計算這項沉降量。日本及我國鐵路系統也曾提出過經驗關系式,從表達形式上看,考慮的影響因素似嫌簡單,一般地,我們用彈性理論公式法來計算。彈性理論公式法是用彈性理論公式來計算建(構)筑物的沉降,然后再考慮地基中由塑性開展區的校正方法。
3.2主固結沉降量的計算
3.2.1傳統分層總和法(單向壓縮法)
分層總和法有如下假定:①壓縮時地基不能有側向變形;②根據基礎中心點下的土的附加壓力進行計算;③基礎最終固結沉降量等于基礎底面下壓縮層范圍內各土層壓縮量的總和。
分層總和法將壓縮層范圍內的土層分成n層,應用彈性理論計算在荷載作用下各土層中的附加應力,采用側限條件下,即單向壓縮條件下的壓縮性指標,分層計算各土層的壓縮量,然后求和得到壓縮層范圍內的總沉降。單向壓縮法中,附加壓力一般取基礎軸線處的附加應力值,以彌補采用該法計算得到的沉降偏小的缺點。論文大全。由于附加應力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是非線性的,為避免產生較大的誤差,計算中土層的分層不宜過大,建議一般每分層的厚度不超過基礎寬度的0.4倍。
3.2.2規范推薦法(修正的分層總和法)
用單向壓縮法計算地基最終沉降量時,由于理論上作了一些與實際情況不完全符合的假設,主要是基底下土中有效附加應力,采用了彈性理論中的Mindlin和Boussinesq應力解,與土性無關,這與實際土體中的有效應力不相符,對軟粘土而言可能偏小,對砂性土則偏大,這樣計算值往往與實測值不盡相符,甚至相差很大。為此,可以根據傳統的分層總和法原理,將計算方法加以簡化。分析沉降觀測資料表明,可以采用修正系數來反映沉降量計算值與實測值的差別,對計算結果進行修正。修正系數綜合考慮了沉降計算中所不能反映的一些影響因素,諸如土的類型不同、選用的壓縮模量與實際有出入、土層的非均質性對應力分布的影響、荷載性質的不同與上部結構對荷載分布的調整作用等。
3.2.3考慮先期固結壓力計算固結沉降量方法
現場的軟粘上在其地質歷史上一般受過前期固結壓力的作用,由于土層的變動、河流的沖刷等原因,這一壓力不一定等于目前現場的有效應力。為此,可將粘土分為三類:①正常固結土;②超固結土;③欠固結土。在沉降計算中應考慮先期固結壓力的影響,當土體處于不同的狀態時要求采用不同的壓縮性指標計算沉降量。
3.2.4考慮側向變形的固結沉降計算
利用e-lgP曲線來計算沉降,對正常固結、超固結和欠固結粘性土,可分別對待,這似乎比利用e-P曲線計算沉降前進了一步。實際上,地基中的土受到附加應力后,變形并不是如前所述的那樣簡單,也不是象在固結儀中簡單地沿一個垂直方向壓縮,側向變形對固結沉降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當地基中粘性土層的厚度超過基礎面積的尺寸時,這種影響更大。對此,我們可以利用路徑法來解決。
3.2.5應力路徑法計算沉降
為了更好地考慮側向變形對垂直沉降的影響,我們可以使用一個更為方便的方法,根據地基土體所經過的應力路徑計算土體的壓縮量。在這種方法中,估計和模擬所選單元的應力路徑要與室內試驗盡可能接近。常用的應力路徑法有兩種:①采用室內試驗模擬現場有效應力路徑法;②應變等值線法。
第一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據彈性理論計算出各典型單元應力路徑;②按照計算所得的應力路徑進行三軸試驗,并視現場條件確定排水條件,測量豎向應變量;③將實測豎向應變乘以相應土層厚度,計算沉降量。該方法的優點是能較好地模擬實際應力路徑的影響;缺點是采用彈性理論計算得到的應力路徑同地基中的實際應力路徑有一定的誤差,按照規定的應力路徑試驗比較復雜,且有一定難度。
應變等值線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通過一系列的三軸固結不排水剪切試驗(CIU試驗),得到等軸向應變圖。對正常固結粘土,等軸向應變線同等強度發揮應變線重合,均為過原點的直線;②將由彈性理論計算得到的總應力路徑轉化成有效應力路徑畫在等軸應變圖上;③不排水加荷載階段的豎向應變和孔隙豎水壓力消散固結過程部分的豎向應變可以由等軸向應變圖求得;④土體總的豎向應變即為上述兩部分豎向應變之和,然后將應變乘上土層厚度即可得到土體的豎向固結變形量。
3.3次固結沉降量的計算
許多室內試驗和現場量測的結果表明,次固結的大小與時間的關系在半對數紙上接近為一條直線,發生在主固結之后。若地基土由可塑性大的土或有機土組成,次壓縮沉降占地基總沉降中很可觀的一部分,應對其予以足夠的重視。
結語:土體,包括軟粘土,均是巖石經過長期的風化、搬運、沉積作用的產物,土體形成的過程決定了其具有的復雜性、各向異性。各種各樣的沉降計算方法一般建立在某種理論的基礎上,目前尚沒有那個理論能夠準確、全面反映土的土性,均具有假設的前提,而這種假設往往與土的特性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沉降計算只有與地方工程實踐相結合,才能得到比較符合實際的結果。
大家都在看:
贊
0
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