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糾偏措施建筑物傾斜過大的糾偏方法

  • A+
所屬分類:減隔震百科

施工糾偏措施

項目目標動態控制的糾偏措施

1.組織措施,分析由于組織的原因而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調整項目組織結構、任務分工、管理職能分工、工作流程組織和項目管理班子人員等;

2.管理措施(包括合同措施),分析由于管理的原因而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調整進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改變施工管理和強化合同管理等

3.經濟措施,分析由于經濟的原因而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落實加快工程施工進度所需的資金等;

4.技術措施,分析由于技術(包括設計和施工的技術)的原因而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如調整設計、改進施工方法和改變施工機具等。

當項目目標失控時,人們往往首先思考的是采取什么技術措施,而忽略可能或應當采取的組織措施和管理措施。組織論的一個重要結論是:組織是目標能否實現的決定性因素。應充分重視組織措施對項目目標控制的作用。

項目目標的事前控制

項目目標動態控制的核心是,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定期地進行項目目標的計劃值和實際值的比較,當發現項目目標偏離時采取糾偏措施。為避免項目目標偏離的發生,還應重視事前的主動控制,即事前分析可能導致項目目標偏離的各種影響因素,并針對這些影響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建筑物傾斜過大的糾偏方法

根據糾傾工程設計方案應編制施工計劃,并要注意以下內容:

1、對整體剛度較差的建筑物,糾傾施工前先進行破損部位或建筑物整體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時發生倒塌。

2、要考慮建筑物地基在糾傾施工時可能產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計糾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續的變形(即滯后的回傾量),在糾傾施工時及施工后要加強現場觀測,并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3、施工前要對相鄰建筑物及地下設施進行一次檢查或測量,要與對方協商或簽訂協議,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4、對于糾傾后的復傾可能性,應根據防復傾加固設計,在糾傾施工前或施工后進行加固處理。

5、糾傾扶正施工前要進行現場試驗性施工。以便選定施工參數,驗證糾傾扶正的設計方案可行性,進行必要的調整與補充,使其更臻完善。

6、應當具體安排現場監測方式,監測點,監測內容和手段,布設回傾率的控制裝置,以便通過監測,控制回傾速率,調整施工進度與施工方法,掌握糾傾復位結束的時機,預留滯后回傾量。密切觀測建筑物裂縫變化情況,根據裂縫變化規律,調整糾傾速率或采用相應的輔助措施。

為了防止糾傾后建筑物再度傾斜,應在糾傾施工前或施工后,進行防復傾的加固。防復傾加固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1、抬墻梁法:采用預的鋼筋混凝土梁或鋼梁,穿過原房屋基礎下,置于基礎兩側預先做好的鋼筋混凝土樁上或支護墩上。

2、錨桿靜壓樁法:利用房屋自重,在原房屋基礎兩側,鑿壓樁孔,埋入錨桿,借錨桿反力,通過千斤頂進行壓入預制樁加固地基,該法適用于有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或鋼筋混凝土筏板基礎的建筑物加固。尤其對地下水位較高不便于開挖加固的地基更有效。如原為磚基時,應首先對磚基礎進行外包鋼筋混凝土套加固,為壓樁創造條件

3、靜力壓入預制樁法:以房屋自重和基礎底面作為反力托,利用千斤頂直接在原房屋基礎下將樁壓人土中,以便托頂住房屋,該法適用于地下水位較低地區,基礎下地基有軟弱層,基礎具備支托條件的房屋。施工時需在基礎下分別開挖壓樁坑。

4、雙灰樁或雙灰井樁法:雙灰樁可在房屋基礎邊緣,用特制洛陽鏟或成孔機具做豎直或斜向孔(可單排或多排布置),填人的粉煤灰及生石灰(按3:7配合拌勻),也可根據當地經驗選配。此類樁體具有膨脹性、吸水性,發熱及離子化固結作用。雙灰井樁的直徑可選80~100cm,在房屋各單元條形基礎之間開挖樁孔,夯入雙灰料,并將條基最后改為筏基,通過雙灰料膨脹擠抬墻下基礎,達到加固目的。

樁偏移及傾斜過大的糾偏方法

樁偏位及傾斜過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但有些情況下由于場地土質太差或土質差異較大(這將產生巨大的推擠作用),即使采用了按常規判斷合格的圍護結構,也是很難控制樁的偏位的。因此,如何糾偏是一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

對于樁偏位的處理最重要的是要搞清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樁偏位后樁身質量是否完整。為確定被擠偏的樁的損傷程度和完整性,首先對之進行低應變動力檢測。二是偏位至何種程度承載力會出現損失,損失多大。根據筆者所做實驗,樁偏位在50厘米以下,對承載力影響輕微,承載力一般下降10%左右;偏位在50至80厘米時,承載力一般下降20%至30%。三是樁承載力設計值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富余。這主要要看結構師設計樁樁基時,承載力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富余以及底板配筋是否能將這種富余充分發揮。

綜上,如果低應變檢測顯示樁身完整,無明顯缺陷,同時樁偏位小于50厘米,而且樁承載力有一定程度的富余,經計算結構是安全的,那么一般情況下不需進行偏位處理;當然如果經計算結構是不安全的,仍需進行處理。如果偏位大于50厘米,則需要進行糾偏處理,從經濟角度出發,我們可同時考慮以下兩種解決方案:

1、推頂法(即樁頂施加水平推力)使樁復位。

施工步驟如下:(1)鉆孔排土,根據偏位的程度在樁前側用地質鉆機鉆孔,清除樁身前側土體,以有利于用較小的水平推力回復樁位;(2)安裝反力架,就位千斤頂,推樁移位;(3)樁的固定。在樁側的孔穴內,灌入碎石,人工插搗致密,注入速凝水泥漿,使樁側和樁底虛土中的孔隙部分被漿液所充填,并較大幅度的增加樁側和樁底一定范圍內的土體強度和變形模量,提高樁底土的抗偏荷載能力;(4)對所有經糾偏處理的樁進行再次低應變檢測,以便加固樁身。

2、錨桿靜壓樁補樁。

借助于錨桿樁來彌補樁偏位所喪失的部分承載力,并可根據工程樁的實際偏位情況,靈活進行處理。在澆筑承臺時預留好錨桿樁樁孔,其余按原設計進行施工,不會影響施工工期和工程質量。

根據以上經濟性和可靠性分析,決定分情況采用兩種方法予以綜合處理,即推頂法用于處理偏位小于50cm的管樁,錨桿樁補樁法用于處理偏位大于50cm的管樁。

基本糾偏過程?

基本糾偏過程是指管道利用自身構造進行的,主要是依靠糾偏油缸拼裝成的液壓糾偏系統的作用實現的。對于長距離、大直徑頂管施工,一般采用4組糾偏系統。該系統可以控制4組油缸的各種動作和油壓,根據糾偏需要通過調整糾偏千斤頂的伸縮量靈活調整頂管前進的方向。

本項目采用鋼筋混凝土工具管,其結構分為2節,第1節與第2節之間安裝糾偏油缸。第1節與第2節 之間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上下、左右轉動,頂進過程中的糾偏正是依靠第1節工具管實現的。假設管道在頂進過程中向上偏離了軸線需要糾偏 ,圖中前2節為工具管,從第3節開始為鋼筋 混凝土管道,其中測定管道軸線偏差的偏差測定標尺設在第1節的后部。轉動工具管的第1節,使其前端下沉,后端上抬,同時帶動第2節前端上抬。第2節上抬致使工具管與管道第1段之間的下部間隙增大,第1、2節的上抬結果導致偏差增加。假設工具管的糾偏角是β,第一節與原管軸線形成角α1 。隨著管道的深入頂進,受到后部頂進設備的推力作用,工具管與管道第一段之間的下部間隙逐漸變小,最后消失。假設工具管糾偏角不變,仍為β,這時工具管第一節與原管軸線的夾角變大, 變為α2 , 并且有α2 >α1。此時管道偏差不再發展,隨著頂進,偏差開始減少。頂管繼續進行,工具管前端慢慢向軸線靠攏,后續管段進入彎曲段,工具管與第1管段之間的上部間隙增加,第1管段與第2管段間的間隙一旦進入彎曲段,上部間隙也會增加,工具管第1節與原管軸線的夾角增大到α3 ,并有α3 >α2 >α1 ,即與設計的施工 方向夾角逐漸減小,從而實現糾偏的目的。輔助糾偏措施是指在利用設備自身的糾偏系統很難達到糾偏目的時候,利用外力協助管道自身結構進行糾偏的過程。

下面介紹挖土糾偏法、強制糾偏法和混合糾偏法3種。

(1)挖土糾偏法

通過在不同部位增減挖土量達到糾偏的目的,該方法適用于管道偏差較小的情況,一般偏差為10~20 mm時采用。

(2)強制糾偏法

通過在管道外部施加外力進行糾偏。一般適用于偏差大于20 mm的情形,使用圓木或方木頂在管子偏離中心的一側壁上,另一端裝在墊有鋼板或木板的管前土壤中,支架穩定后,利用千斤頂給管子加力,使管子得到校正。在工具管旋轉過程中,可強制改變切削刀盤的旋轉方向,或在管內需要糾偏的方向增加配重。

(3)混合糾偏法

采用上述2種方法的組合,主要適用于糾偏難度特別大的地段,如地質較硬地段。

糾偏經驗總結?

(1)勤頂勤測勤糾。在頂管頂進過程中要經常對頂進軸線進行量測,并與設計軸線相比較,發現偏差及時糾正。在本項目中原則上是每頂進一節就測量1次,在軟弱地層中適當提高測量次數,確保偏差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CAD軟件素材教程下載www.9npx.com四五設計網www.45te.com設計學徒自學網www.sx1c.com

(2)動態糾偏。糾偏盡量在管道頂進過程中進行,避免在靜止狀態糾偏。實踐證明,當管道處于靜止狀態時, 所需的糾偏力比頂進時糾偏增加50% ~90%;同時,靜止狀態下糾偏將對第1段鋼筋混凝土管 產生較大的不均勻應力。在動態糾偏過程中,通過觀察偏差發展趨勢可以靈活確定糾偏方案。如果偏移量不大,且偏移方向靠近設計軸線,可以暫時不采取糾偏措施,而是繼續頂進,直至偏差消除。

(3)盡量采用小角度糾偏。工具管糾偏后,刃腳后部形成一個空隙,空隙的大小與糾偏角有關,糾偏角越大,空隙越大,管道頂進時周圍土體容易坍入空隙造成地面沉降。同時,鋼筋混凝土管糾偏比較靈敏,只要工具管能開挖出隧洞輪廓,緊跟的混凝土管道就能順著隧洞跟進。因此,鋼筋混凝土頂管的糾偏角不宜過大,否則容易造成軸線彎曲和地面沉降。

(4)重視管道第1節的材質質量和長度。管道第1節緊跟工具管,在頂進和糾偏過程中,第1節管道要承受工具管的反復應力,如果第1節材質不好,在頂進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第1節管道開裂、破碎等。因此,在長距離頂管過程中通常將第1節管道采用鋼質管段代替鋼筋混凝土管段。另一方面,第1節管道的長度過長將影響糾偏的靈敏度,過短則容易引起較大的偏轉角。因此,確定第1節管道的合理長度對于糾偏有較大的幫助。

(5)加強糾偏過程中的量化工作。由于設立在工具管尾部的糾偏測點與工具管端面有一定距離,工具管糾偏后的效果要頂進這一距離后才能反映出來。為了及時掌握工具管端的偏差,可通過測點的偏差、工具管第2節的斜率和工具管的糾偏角推算。同時,在糾偏角不變的情況下,管道的轉彎半徑基本一致。所以施工中可繪制工具管測點的行進軌跡曲線以預測偏差的發展趨勢,從而幫助操作人員及時改變糾偏角,避免 產生軸線過度彎曲。3 與糾偏有關的其它問題

糾扭技術?

管道在糾偏過程中很常見的是管道軸線發生扭轉現象,這是由于管道軸線在2個或以上方向發生偏移

管道產生扭轉原因?

(1)頂管設備自身原因。頂管設備安裝精度是決定頂管施工精度的前提條件,在頂管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如果主油缸或工具管刀盤軸線與管道軸線不平行,則在頂管施工過程中很容易使管道產生扭矩,從而在頂進過程中發生管道扭轉。

(2)施工原因。在進行頂管施工時,管道內要布置各種施工設備,如果布置位置不對稱,就很容易使管道朝著某個方向形成固定扭轉。同時,由于受地質條件影響,管道也很容易發生偏移。在進行管道糾偏時,工具管糾偏后產生糾偏反力,如果糾偏反力的合力中心不通過管中心,管道就要扭轉。在糾偏過程中,如果糾偏角度小,則實施糾偏時所需的外力就小,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糾偏反力就小,管道發生扭轉的速度就慢。反之糾偏角度越大,產生的反力就越大,管道扭轉速度也就加快。因此,控制糾偏角是防止和減小管道扭轉的重要途徑。中藥材價格網www.qiongma.net投資小項目www.ej43.com在家兼職賺錢www.choukan.cn

糾扭措施?

(1)提高頂管設備安裝質量,預防管道發生扭轉,主要是從提高頂管設備安裝工藝精度入手,盡量避免或減少頂管設備的各部分安裝偏差,如主油缸固定牢固,盡量與管道軸線平行等。

(2)嚴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減小糾偏造成的扭轉。首先是管內設備布置重量要對稱,盡量避免由施工程序造成的扭轉。在糾偏過程中認真執行“增加糾偏次數,減小糾偏角度”原則,減小因糾偏方法不當造成的管道扭轉。另外,可以通過施加外力進行管道扭轉,如采用在扭轉方向的反方向施加外力(可以通過配重的方式解決) ,使管道產生相反扭轉,從而平衡原先存在的扭轉力。咩票網www.miepiao.com共丟回收網www.gongdiu.com設計學徒自學網www.sx1c.com

大家都在看:

國為減隔震招商
kdmin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